最让朱淡宁和苏若谷自豪的,是他们成为了这个工厂的建设者,眼看着一片草原,在自己的手下建设成一个工业之城,就连这一座座家属区的宿舍楼,都是他们一天天目睹着拔地而起的。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这个工厂是保密工厂。对外,他们叫316厂,所以工厂所属的学校就是316厂子弟小学或中学。
中共与苏共的关系,就像苏联家与隔壁方姨家的关系一样,是紧密邻邦,光荣战友。20世纪50年代,红岸到处是老毛子,他们带来苏联音乐和文学,甚至生活习惯。
但是在苏联出生的那一年,那些来援助316厂进行建设的苏联专家,秋风扫落叶一般,从红岸蒸发了。大街上再也见不到那些浪漫的男人和女人,当然,那些“二毛子”也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316厂,孤零零地伫立着。
316厂就是红岸这座城市的标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它的主人或者是主人的亲戚。
建厂初期,工厂几乎把当地所有的达斡尔适龄青年都招进当工人,此外,还有全国各地许多年轻人和大批转业军人。最为壮观的是来了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从苏联和美国留学归来的人们。这些大学生很多来自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有不少资本家和地主的儿女,他们满怀激情地与封建家庭决裂,决心将一腔的热情无私地奉献给新中国的工业事业。
他们住窝棚,吃高粱和大豆,把这个草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其中的一个青年作家还写出了话剧《草原上的钢铁巨人》,这些人自导自演,台上台下的年轻人热血沸腾。他们豪情万丈、激情澎湃,每到夜晚,工地上灯火通明,建设的热潮鼓动着他们狂热的心,他们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幸福中,幻想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憧憬着共产主义美好的明天。
工厂建成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雄伟壮观的高大厂房上,挂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大字简洁、有力,让这些领导们激动万分,他们用拳头鼓励这些年轻人,一定要把我国的重工业基础搞上去!
这个全国最大的重型机器厂,生产的都是大型机器,仅车间就有29个。从外面看,面朝北的整个厂区被围墙围住,就像一个“凹”形的大花园。厂区外,向东经过一大片白桦林,就是那条著名的江,西面是广阔的田野,北面凹进去的那一小块就是厂前广场,广场两侧的林荫大道同时通往家属区,中间是一片杨树林,还有花树,春天的时候,黄色的报春花和粉红的桃花紫色的丁香竞相怒放。再往前就是红岸的最大马路——红宝石大街。大街呈东西走向,大街的北边被分成家属区和活动区。家属区都是红砖楼房,一排排像列队一样,如果不看楼牌,你绝对分不清。但是这里的孩子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家。也就让自己放肆这么一下子,朱淡宁就停止了哭泣。她知道,如果哭起来,是没有尽头的,她不能容许自己泄下气来,她绝对不给自己泄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