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牛市文化:一夜暴富的幻觉05

宽松货币政策运动:1987~1992年牛市再现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股市进入了疯狂的牛市周期,这就是股市变形的下一个阶段,但早在1987~1992年,格林斯潘就已经打下这一轮股市投机的基础。当时,格林斯潘抛弃了沃尔克设定的货币政策路线,采取了纵容华尔街的立场,在通胀再次爆发的情况下,对共和党政府的巨额赤字实施了货币化操作。

格林斯潘不仅无法彻底证明其长期宽松政策的合理性,而且也对支持牛市的基础做出了错误的解读。这种观点认为,美联储可以有效地消除经济周期,推导出通胀和就业之间更好的平衡关系,推动生产效率和实际GDP实现更高增长,从而为股市估值倍数大幅度上升,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这个错误的政策目标,格林斯潘彻底放弃了稳健货币的观点,转而采取了混合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临时利率操纵的政策立场。毋庸置疑,这是完全错误的前进路线,因为事实上,通胀的再次爆发及里根政府沉重的赤字负担,都要求采取新一轮货币紧缩政策,并且取消对利率市场化上升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消除新生的债务泡沫和股市投机的目的。

恰在此时,由贝克领导的财政部实施了弱势美元的政策,造成了新一轮通胀周期,同时,里根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产生了巨大的利率上行推力。因此,1988年是再一次实施类似沃尔克坚定平抑通胀的政策的好时机,也就是说美联储拥有所有政策上的理由来退出政府债务市场,并且迫使利率大幅度上升,达到市场均衡的水平。

相反,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选择敷衍、推迟或小幅度调整利率的政策。其实不难猜测这巨大错误背后的原因:对于那些把他推上神坛的人,格林斯潘不会恩将仇报。在他所有的经济讲话中都透露出共和党必胜的理念,这不仅毫无根据,而且与他曾经坚持的稳健货币原则背道而驰。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格林斯潘对稳健货币原则的背叛,是通往2008年“黑莓恐慌”的关键转折点。

1988年春,美联储在实施平抑消费价格上涨时就表现得漫不经心,美联储放弃稳健货币政策的立场昭然若揭。在之后一年里,美联储进行了无数次的加息操作,但总是以25个基点的小幅度上涨速率进行,这根本不会让华尔街感到意外或者担忧。与沃尔克不同,在1989年5月,格林斯潘的美联储刚看到宏观经济出现疲软的征兆,便开始惊慌失措。

在那个时候,CPI还在以每年6%的速度上升,但美联储决定向市场投降,开启了长达44个月的宽松政策周期,一直到1993年2月才结束。美联储就是以这种方式放弃实施两位数利率,从而果断平抑通胀的严厉措施,但它采取宽松政策,并不是因为美国经济无力承受实施严厉金融准则所带来的后果。

事实上,在美联储1989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后紧接着的4个季度中,失业率只有5%,而实际GDP的平均增幅将近3%。因此,美联储投降的真正原因,不是经济正在下降而脱离了正常轨道,而是在经历了“黑色星期一”之后,格林斯潘变得条件反射地担心股市再一次发生暴跌,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