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舍维奇的奇怪倒台(5)

他是个温和的民族主义者,曾支持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强烈批评北约在科索沃发动的战争。与德拉斯科维奇和金吉奇不同,人们从未看到他与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过从甚密。轰炸期间,他一直留在贝尔格莱德,而金吉奇逃到了黑山,或许正是担心自己的小命不保。

他不腐败。我基本上还未见过比他的党务办公室还简陋的办公室。他和妻子还有两只猫一起住在一个小公寓里,开的是一辆破旧不堪的南斯拉夫牌汽车。这又与其他反对派领导人(尤其是金吉奇和德拉斯科维奇)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西服,开着快车,人们普遍认为他们贪污腐败。在后奥斯曼帝国时代的世界里,大多数政客都是这样做的,由来已久。

他的一大劣势是他的迟钝。不过在这件事上,连迟钝也是一项优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他们喜欢他慢条斯理、行动迟钝的风格。他们说,迟钝非常受欢迎,与米洛舍维奇悲壮的装模作样和他的许多对手,比如说武克·德拉什科维奇的夸夸其谈形成对比。一位首席独立记者告诉我:“你懂的,我想要一位乏味的总统,还想生活在一个乏味的国家里。”

话说回来,毕竟科什图尼察也没有那么迟钝。他发现自己成为祖国解放运动的领袖,备受鼓舞(谁会不受鼓舞呢),于是带来了一些英勇无畏又令人难忘的时刻。他在议会和电视台被占领的那天晚上所说的“晚上好,解放的塞尔维亚”将载入史册。

9月24日,星期日,至少有240万塞尔维亚人在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的名字旁边画了一个圆圈。当然,我们永远无法确切地知道让他们这样做的所有动机,但是有人给我提供了两个引人注目的部分解释。

一个解释与北约的轰炸有关。我问政客和分析人士,他们认为革命是何时开始的。有几个人表示,常常撅着嘴说:嗯,老实说,科索沃战争结束的时候。在战争期间和战争一结束后,都在国旗下举行过爱国集会,米洛舍维奇也从中受益。但是这也太荒唐,太“奥威尔”(Orwellian)了,国家电视台竟然声称这个历史性的明显战败是一次胜利:塞尔维亚的耶路撒冷—科索沃—输得其所。在经济方面,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在轰炸的影响下,每一项勒紧裤腰带的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科卢巴拉煤矿的矿工—他们的罢工对这场革命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告诉我,战后他们的工资从平均每月150德国马克降到了70德国马克的低位。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为战后重建交税。但这让他们怒不可遏。

正如韦兰·马蒂奇所说,当时米洛舍维奇“竞选不是为了对抗我们,而是为了对抗北约”。然而,这没有起作用,因为人们内心更深处认为:“不过,他对抗北约输了,不是吗?”如果马蒂奇说得对,那么科什图尼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所谴责的轰炸的受益人。当然,这种解释疑点重重,永远无法证实。但战争推波助澜引发革命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