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切都失去,我亦不会太悲伤(3)

所以,即使在我们生活最美满、最幸福的时候,我们也要时常提醒自己,现在陪在我身边的任何人与物,随时都有可能离我而去。只要活着,我们就会不断地得到和失去。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没有曲折,说明你挂了。”人生必然是起伏的,低谷之后必有高峰,高峰之后必有低谷,谁都不可能一直在浪尖上幸福,也没有谁会一直在低谷里痛苦。

做好一切都会发生的准备,并不是让我们用未知的恐惧来吓唬自己,而是说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或觉悟,而不能在遇上突发事件时让自己崩溃——虽然选择崩溃也是一种自由。

其实,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些基本元素根据一定形式逻辑形成的集合体罢了。或许,连意识都只是一些速度极快的粒子运转产生的结果,所以一切集合体也会因为自身遭遇的条件变量而不断重复“成住坏灭”这一过程。只有独立而圆满的人格,才能让我们超然于得失之外。

人格独立圆满的人,不会将自我快乐建立在外界之上,不会为了满足别人而改变自己。我们对父母、爱人、子女乃至亲朋好友的爱与付出,是出于自愿,出于使命感,出于自己对人伦道德的认可,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更不可以因为要满足他们的非理性要求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无论我们付出了什么,凡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那一刻,我们已经承认“我愿意这么做”,就是对这么做的最大回报,不要再奢求其他回报需求。比如,我不会因为自己做了饭而要求男友自觉洗碗,我亦不会因为给了母亲生活费而希望她给我打扫卫生。

多少人的不幸福都是因为觉得“自己付出了”,所以觉得别人“应该怎么做”。其实,这两者并没有逻辑关系。我们只能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能主导他人的意志。如果付出时就报有得到等值回报之心,多半会失望甚至绝望。如果你真的愿意做某一件事,你就只管努力去做,而不要去要求别人因此满足自己的什么欲求和愿望。

我们可以与人交流观点,但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人有绝对资格把他的观点强加给我们——无论他地位多高,财富多丰厚,道德有多高尚或与我们有多亲密。除了自己,没有谁可以主导我们的自由意志,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必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