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华涛[人生需要“不瞎”的折腾](3)

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滕华涛导演了实验电影《一百个》。影片的最后,一个长达 4分 30秒的长镜头描述了两个年轻人的奔跑,被评论为“是抓贼的奔跑,也是青春的奔跑,更是理想的奔跑”,“作为一名电影新兵,他的首部作品就是一份完美答卷”。

正当人们以为他将要接棒父亲,凭处女作跃升大银幕时,他却转身进入了电视圈。

“1995年大学没毕业就开始拍电视剧,但其实我从自己独立拍第一部电视剧的时候,就没有太按照圈内人的方法拍。” 在 2005年之前,滕华涛说:“尝试各种题材的,警匪的也拍,偶像的也拍,也挺好玩儿的十年。”

正是这十年,将他作为导演层面的各种技术磨砺得稔熟。

“我坚定地维系了我的原则,就是我有一个好故事,然后我必须自己挑合适这个故事的演员,不管任何人说的谁卖钱,谁不卖钱——只有合适我这个故事的,我才启用。”这一从《双面胶》试验成功且坚持下来的原则,在后来的年度热门电视剧《蜗居》和年度黑马电影《失恋 33天》中大放异彩。“好多人觉得《失恋 33天》是一个横空出世,其实完全不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步一步通过我们的方式去把自己的这样一个模式实验成功的。我们准备得太充分了。”

事实上,从电视剧到电影导演,滕华涛不断跳脱安全模式。“其实拍完《蜗居》之后,所有的电视剧要表达的东西,我觉得已经到头了。《蜗居》时,让我特别恐惧的一件事,就是你突然发现最终完成的那个东西可能比你原来想的那个还要好,它已经几乎没有任何遗憾的地方,我的浑身冷汗其实就下来了。”滕华涛说,“那种感觉,完全就像爬山已经上了山顶了,接下来就是特别痛苦的抉择:要么在这儿空耗着,赚现钱,一般来说第二步会跌得特别惨;要么就是咬牙再去做个新的,比如说——再去拍个电影。”

滕华涛在《等风来》里爬上了第二座高峰,就连天意也为之动了容— —在尼泊尔的高山上争分夺秒地拍摄“等风来”这场戏的时候,一只鹰划过万道霞光,悠然而自由地翱翔。凌晨五点,天蒙蒙亮,这只横空出世的鹰仿佛号角一般,红日喷薄而出,洒在美丽的鱼尾峰上。

“这部电影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尽兴。”滕华涛说,“感谢《等风来》,感谢它带给我的困难,因为我从困难的尽头总是看到绚丽的曙光。

原文刊于 2014年《芭莎男士》2月刊“都市游侠”,本文有删节改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