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终极目标—消除盲点、隐性偏见与歧视行为(1)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提供了一项绝妙的服务,这是在数字化时代颇受欢迎的副产品—为旧书制作电子书。近来,安东尼提出为一本珍藏了40年的旧书的某个章节制作电子版本的要求。当电子文档做好以后,他发现书的偶数页每一行最右边的一个或两个单词都不见了。安东尼将这个问题提交给心理学系管理员,并提出更正申请。当天晚些时候,带着同样问题的书回到了他的手中。他再次将书退回,并对同样问题的存在表示惊愕—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当书第三次回到他的手中时,每一页都得到了修正。

由于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安东尼想去管理员办公室探明问题的症结。原来是复印机的智能特性想当然地认为这一章节每一页的页边距都应该是相同的。然而,这本需要制作电子版的书的奇数页和偶数页的页边距却是不同的—偶数页正文比奇数页正文的位置更靠右。最终的解决方法是:新建一个偶数页和奇数页页边距相同的纸质文档,再以此作为制作电子文档的基础。

发现这一现象的管理员揭示了事情的真相:“窍门就是要比机器更聪明。”这种超越机器智能的主意抓住了我们想要迎接更大挑战的精髓:使人脑比存在于其中的认知错误更聪明。我们能利用反省思维设计出技巧,从而用来摆脱自发思维引发的无意识的结果吗?换句话说,我们能比带有隐性偏见的机器更聪明吗?

乐团如何才能招募到最优秀的演奏家?

1970年,美国只有不到10%的主要交响乐团的乐器演奏家是女性,并且女性人数不足新招募演奏者的20%。不少人认为,这不是一件值得担忧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相比女性,男性本来就在音乐艺术鉴赏方面天赋异禀。这对于任何熟知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的人来说显而易见,里赫特、戴维·奥伊斯特拉赫、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帕布罗·卡萨尔斯、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格伦·古尔德和弗里茨·克莱斯勒都是男性。

或许又不是。男性在乐器演奏方面所取得的艺术造诣的主导地位,可以看作认可、鼓励、促进男性天赋的文化产物,而不是自然的恩赐。但是,这种观念直到40年前才出现。那个时候,女权运动成为美国重要的文化力量,使得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受到关注和质疑。假如波士顿交响乐团想要招募最好的长号乐手,他们真的会挑选最才华横溢的人吗?如果不是,交响乐团如何保证他们在挑选最好的音乐家的时候能够避免认知盲点呢?

根据长久以来的传统,交响乐团申请者会在选委会面前试奏。选委会是由从交响乐团中选拔出来的行家组成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几家主要的美国交响乐团试验了一个新的招募程序,在选委会和试奏演奏者中间放置一面屏风,从而使评委只能听见演奏而看不到演奏者。采用这种新程序,并不是因为怀疑女性受歧视,而是为了避免师从一小部分有声望的音乐家的学生受到优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