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其实不老,比我大不了几岁,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成就相当了不起。他是中国鸭脖连锁领导品牌的领导者;他致力于打造中国美食平台;他将大众眼里的作坊产业做成了在全国拥有5000余家门店的食品连锁企业;他从不足百万白手起家,却在8年间创下了40亿年零售额的奇迹;很多人都从一开始就质疑卖鸭脖子有没有天花板,而他却带领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我说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是指和他的企业的知名度相比,走在街上,没有什么人认出他来。他甚至不希望他的名字被很多人记住,他说,走到哪里都给人认出来,就不好玩了。有一次我去他公司调研,正好赶上他们公司年度战略会,来了一百多位高层管理者。会上他做了一个气场强大、豪情万丈的发言,会后聚餐前,摆好了三层椅子,拍合影。我看大家都自然地各就其位,站了四层,所有人都是公司团队的精英,而第一排中间有一个位置还空着,这时余砚新老师招呼我,快来合影啊。我一个外人很自然地往边上站,结果他们说,中间的位置是留给你的,这让我很惶恐,我说老戴呢?此时他正和服务员站在一边聊天。我后来知道,他从来不参加公司聚会场合的合影。他不希望他的照片像领袖像一样给挂在公司的各个地方,被所有员工都认识。我也见过一些企业家,企业比较成功,但不爱公开露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表达或者知识结构的障碍而选择一种扬长避短的形象策略;还有一种是不爱对外露面,但是在公司内部,却非常强烈地塑造领袖形象,传播总裁语录之类的。
而老戴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在他企业成长的越来越成功的时候,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变得膨胀。最早是我的交大师兄孔祥云向我介绍,他跟我讲了好几次,说这个企业真是了不起,你研究商业模式的,应该去看看,你完全不能用一个卖鸭脖子的企业的眼光来看待它。我第一次见到老戴,却没想到,他是一个如此低调的人。他的办公室都没有挂董事长的牌子,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当老板,给自己印的名片是销售经理,现在他也不愿意员工在公司里叫他董事长。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本来想学习学习特色的企业模式,结果一聊就聊了一个下午,当我们聊到某个商业方面的想法有共鸣的时候,他会激动地站起身来,绕着屋子走上两圈,但当我评价他的成就相当了不起的时候,他却显出非常不好意思的样子,他觉得其实他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后来他跟我说,他就感觉,人家创业有很多故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而他创业好像平平稳稳这些年就走下来了,把未来想清楚,一步步走就好了,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
而我在他身上看到的领导力、他的战略前瞻性,他未来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的位置,在我看来不会逊于现在很多著名的、有成就的企业家。而他的方法,在我看来,恰恰就是并没有什么玄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像他那样创业的机会,今天在我们身边依然遍地都是,很多年轻人都能从这种平平稳稳的创业中获得启发,这对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这个观点说服了老戴,才有了大家能看到的这本书。他的分享是非常慷慨的。
我平时管他叫老戴,他也不希望更张扬,所以这本书里就叫老戴。这本书里也不会有他的照片,他长相很大众,如果他剃了光头,换一身比较帅的行头,戴一副墨镜,精光内敛,眼神犀利有些像孙红雷扮演的谍报人员;但如果他不讲究的时候,留一些胡子楂,他可以扮演《钢的琴》里王千源那样的下岗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