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篇 至礼(3)

7.8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译文】子路说:“贫穷令人伤心!父母在世时没供养好,去世后又没能力按规矩办丧事。”

【感悟】子路是孝子,早年家中贫穷,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二十四孝”中“百里负米”讲的就是子路尽孝的故事。子路为自己未能尽孝道而深深自责。而今的人,有很好的条件,又有多少能像子路一样,真心去孝养父母的呢?

7.9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译文】孔子说:“生前尽管是粗茶淡饭,但只要让父母精神愉悦,就是尽孝。死后尽管衣衾仅够掩藏尸体,敛罢即葬,有棺无椁,但只要是尽财尽力办事,就是合乎丧礼。”

【感悟】实际上,孝养父母不是那么难!孔子不是要你没钱去借钱,而是要你做到尽力而为,尽量让父母身心愉悦,这样做就是尽到孝道了。

7.10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夫钟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其志变者,声亦随之。故志诚感之,通于金石,而况人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仪式的礼节,才是真正的恭敬;没有丧服的丧事,才是真正的悲哀;没有声音的音乐,才是真正的欢乐。不说话就有信用,不行动就有威严,不施予就有仁爱,这是心志使然。钟的声音,发怒时敲击则高亢威武,忧伤时敲击则低沉悲凉。心志改变了,声音也随之改变。所以心志真诚有所触动时,和乐器都能相通,何况是人呢?”

【感悟】孔子不是那种注重表面形式的迂夫子,他看重的是人之内在的精神。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老天爷都会保佑你。

7.11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

【译文】孔子说:“祭礼要尽量表达敬意,虽有饮酒之事,但不能以欢乐告终;政事要尽力办好,不可因劳神而草草了事。”

【感悟】祭祀先人,不在乎大猪大羊,而在乎是否恭敬真诚。对待工作也一样,是否恭敬真诚是体现一个人基本素养的试金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