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来源于父母内心(2)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在2012年出版的译著《无条件养育》中说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艾尔菲·科恩)

而判断我们是否无条件地爱孩子,则有这样一个准绳: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艾尔菲·科恩)

真正做到无条件的爱,是一件比较困难也比较复杂的事情,也不可能在这样简短的引言里阐述全面,推荐读者们阅读《无条件养育》这本书。这里仅仅提出几条家长平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无条件接纳上苍送给我们的孩子,而不是试图打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

2.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3.不批评、责备、惩罚、奖励孩子,而是倾听、理解、支持孩子。

4.不要挟、威胁孩子,不从身体和感情上抛弃孩子。(比如,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5.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个性,允许孩子拥有与我们不同的观点。

6.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无条件的爱≠骄纵溺爱和放任自流)。

7.修炼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因此,虽然我们说“给”孩子安全感,实际上,真正的工夫应该下在自己身上,增强我们自己的安全感。

怎样判断一个孩子安全感好不好呢?首先,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关系。安全依恋的孩子不是没有分离焦虑,不是一下子独立不需要父母。如果一个幼齿儿童不在意父母去哪里了,妈妈走掉他都没反应,这不是安全感好,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安全依恋的孩子在父母离开时会表现出焦虑,但不是生离死别那种绝望式的哭闹,他们会逐渐平息;在父母返回时他们会很乐意看到父母,跟父母亲热一番之后再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