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念的人容易长寿(2)

所以,养生很多时候不单单是一个物质性的问题,更是一个精神性的问题,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一些诸如真相和原理、意义和目的、机遇和命运之类命题,其中有些问题只靠物质性的手段或许是解决不了的。比如马寅初总结的三条长寿之道:体育锻炼、饮食起居规律和想得开。说起来,人人皆知,但能不能坚持一辈子?这就是所谓的知易行难。如何能坚持一辈子?靠信念、信仰,肯定不是靠能省钱或者多挣钱。

中医养生里有没有对信念、信仰的重视呢?还是举一个例子,我的母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一帖 ”的当代女掌门张舜华。她十五六岁就开始支撑“张一帖”的家业,一辈子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当地的群众用“铁打的身体,马不停蹄,上到北京,下跑遍农村”来形容她。她就这样劳碌奔波了半辈子,1998年铁打的身体被累垮了,因为脑溢血而病倒。这次生病之后,她就偏瘫了,只有一边的手脚能动,直至今日她坚持每天锻炼,坐在床上拉着绳索做康复,下楼后回家坚持自己用一只手拽着楼梯一只脚蹬地上到4楼,15年如一日。现在她80岁,还思维清晰,在家坚持给人看病,她说能帮人看好病她就高兴。

每次想到母亲,我都百感交集。她文化程度并不高,学的主要都是祖传下来的家族技艺,她也不太习惯用语言来传递她的关于中医诊疗、养生的思想。但是,在言传身教中,她让我们明白,生命(包括健康)需要一些一直坚守的信念和信仰,这种坚守让生活有意义,也增益生命的长度和质量。

从2007年起,我承担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市中医群体养生文化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深入访谈,对已经去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对他们的后人、学生进行了访谈。

研究对象为在世者年满85岁,已故者寿享90岁以上的名老中医专家。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共11位。通过访谈以及文献研究,我发现这些名老中医基本上都是学儒出身,从小学过四书五经,都可以看成是儒医,他们的养生理念与实践有着积极工作、淡泊名利、豁达大度、保养胃气、节欲保精等共性。

研究名老中医的生平、学术思想和养生理念对我来讲仿佛是心灵的洗礼,他们高尚的境界令我钦佩,能和他们交流,哪怕仅仅阅读他们留下的文字,也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现将他们的养生理念和实践总结如下。

奉献毕生 乐在其中

老中医药专家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中医临床或学术有一股好之、乐之的钻研精神,全心投入,乐在其中。

朱仁康在世时将自己的养生方法概括为“起得早,睡得好;不过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做点事,永不老”。朱老80多岁时尚坚持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陈苏生坚持临床诊疗工作一直到87岁高龄。国医大师路志正现在仍旧担任着繁重的科研和门诊工作,薛崇成教授还每日坚持上班,马继兴教授现在仍在撰写《中国针灸史》一书。他人眼里的深奥、枯燥却是他全部的乐趣所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