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和“为什么”(3)

“飞船。”

“游泳。”

“骑海豚。”

我示意安静。“这个怎么样?”我从长箱子里拉出一段铁轨,架在两张桌子中间。

“你不能建造一条跨越大海的铁轨。”马歇尔说。

“英国和法国之间不是建造了隧道?”我问他。

“那是在海底下通过。”他说。

我没理他。“你们看,头脑风暴不是你们的强项,它和你们的文化正好相反。你们出外狩猎时,并不尝试所有的可能性。你们是以祖先传下来的信息作为反应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称之为先天反应。你们的思考既实际又精准,它必须那样。在冰上它是真实的世界,很少允许犯错的空间。”

“不要光在解题上尝试这个或那个,”我继续说,“让我们找一种方法来进行这个过程,每次都用同样的方法。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像枕木铺在铁路上一样。”我用食指划过铁轨。

“万一我们拿到的问题是没研讨过的呢?”龙达问。

“就是嘛,万一没预测到他们问的呢?”马歇尔说。

“就像在打猎一样,要随时调整适应情况。你学会一种方法带着皮筏通过碎冰区,有时仍需要调整方法配合新的突发状况。有些人认为爱斯基摩人不需要改变,因为他们觉得你们无法应付改变,你们的文化是简单的东西,必须像封在琥珀里的昆虫那样加以保存。你们的祖先了解变化。他们预测天候变异、海上哺乳动物何时迁移……按部就班的过程根本是你们生活的一部分,你们只是不知道它们就在那里。”

“所以,我们要想赢得‘未来问题解决项目’所需要的,”杰丝敏──这个常常言行举止令人惊慌失措的高三生说,“就是想出那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