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版与女版的择偶性次级自我
本书反复强调的观点是,我们的选择是由7位次级自我主导的,它们轮流负责决策。大多数次级自我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表现是相似的,因为两性在远古时期都需要解决类似的挑战。例如,在避免疾病方面,男性和女性需要做相同的事情以预防病菌;但在择偶的问题上,男性和女性却面临着一系列不同的挑战。
择偶博弈涉及应对两个迥异的进化挑战:获得配偶和留住配偶。因此,有不同的次级自我分别负责这两项任务。这些次级自我的影响不仅超越了性与交配,而且还有男版和女版的区别。
放浪的单身贵族:择偶博弈
之前我们在讨论家庭经济学时,观察到人们在不同关系中会应用不同的规则进行谈判。例如,吃饭由谁来掏钱的决策,在我们跟家人出去吃饭和跟同事出去吃饭时是不一样的。当你在努力取悦一个新恋人时,规则又变了,因为男人和女人都会尽力显示自己的长处。又如,当择偶型次级自我被激活时,两性给小费时都会变得更大方。虽然两性都在炫耀自己的慷慨,但男性和女性想要表现的方面是不同的。
择偶博弈中的性别差异来源于最低亲代投资的生物学原则。男性的征婚广告更多宣传的是自己的地位或财富(“公司总裁”、“有房产”、“六位数的收入”、“喜欢滑雪和游艇”),他炫耀的是类似于孔雀羽毛的人类等价物;而女性的征婚广告则更多说明未来的伴侣需要达到的最低地位或财富的要求(“必须大学毕业”、“必须有六位数的收入”)。从广告受众一方来说,男性更愿意回应处于生殖力顶峰年龄的女性的征婚广告(也许其中还附有漂亮的照片),而女性更愿意回应提供了收入和教育水平等相关信息的男性征婚广告。
远在发明征婚广告这种东西之前,男人和女人就已经尽其所能向异性展现自我了。古往今来,20岁的小伙子大多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获取财富和地位,然后向他人炫耀。这种炫耀的后果,就是男人更加容易出意外事故或在决斗中丧生。在20岁这个阶段,配偶竞争也尤为激烈。例如,在西班牙,24~35岁的男性跟同年龄段的女性相比,因意外事故和凶杀案导致丧生的概率要足足高出5倍。在收入差距尤其明显的区域,情况则更糟——那些绝望的小伙子死于事故或暴力争执的概率要高出6倍。而这不仅仅是西班牙式的男子气概在作祟,同样的模型在全球82个国家的数据中都可以被找到。由此可见,世界各地的年轻男性都是在拿生命换取关注和地位。
在我们做过的十几项研究中,我们让男性受试者观看漂亮女性的照片、想象约会或是看一部爱情片,以此激活他们的择偶型次级自我。我们发现,当男性处于情欲荡漾的状态时,会以各种方式炫耀和竞争。他们会变得更加鲁莽,富有冒险精神、更有创造力、咄咄逼人、有英雄主义、独立,并易于购买炫耀性的商品。实际上,这时有吸引配偶动机的男人就变成了一只雄孔雀,向全世界叫着:“快看我!我是如此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