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为代词使用的“余”是一种假借,即表音性的用法,它的本义是较长的针。以“余”作为形体素的汉字都是在这个意思上发展而来的。“言”字上半部的“辛”,也 是以长针之形作为形体素的。古代的人们,认为这种带有长针之形的器形,具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言”字中的“辛”,是自我诅盟的意思,“余”字则具有将不 祥之物祓除的意思。因为“余”字具有这个意思,包含“余”这个形体素的字就组成了意义相近的文字系列。
作为器具使用的长针“余”,具有一些 实用性的功能,与现在外科治疗用的手术刀的功能相当。殷商后期虽然已经完全进入了农耕社会阶段,但仍保留着大量游牧社会时期的习俗,这个时期祭祀仪式上还 是会使用大量的动物牺牲。人们可能从对牺牲进行解剖、上供的经验中,积累了不少外科医学知识。其中也许包括最简单的治疗,即将伤口的化脓物切除的方法。旁 边放置盘子,用长针“余”将患者的患病部位切除,表现这个形态的字是“俞”。这个字形中,左边的“舟”指的是盘子的形状,曲刀形状指的是长针,在其尖端附 近,用一段曲线表示切除。患病部位切除之后,伤者就被治癒了。患部切除后,苦痛去除,心情舒畅。“愈”字表现的是这一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