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幸福吗(18)

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很清楚幸福的源泉并不在于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幸福定位点,因为定位点无法更改,并且我们也无法通过改变环境得到持久的幸福。虽然搬家、涨工资、整容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幸福感,但这样的幸福不会持久,这是因为人们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另外,改变生活环境也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通常这种改变是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难道每个人都有闲钱、有资源或者有时间去改变自己生活条件、工作、配偶甚至外表吗?

如果幸福的秘籍不在于提高定位点,也与改善生活环境无关,那么在于什么呢?获得持久的幸福还有可能吗?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特别幸福的时刻。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幸福。在一项持续了22年的研究中,大约有2 000名身体健康的“二战”老兵和越战老兵参与了这项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幸福感也相应增加,并且在65岁时达到了最高值;这种幸福感一直持续到75岁,他们的对生活的满意度才开始显著下滑。

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我们如何做才能够加速或者维持幸福感呢?答案就在幸福饼图中。回想一下,幸福感有50%源于幸福定位点,有10%由生活环境的影响决定,而剩下的40%则是由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的,这就意味着提升幸福的秘密就在于这40%。如果我们认真观察那些幸福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不会坐等幸福从天而降,相反,他们靠自己创造出幸福。他们渴求新思想、追求新成就,而且都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所以,我们的主观性活动会对幸福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只要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就能远远超越幸福定位点以及生存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因此,一个不幸福的人通过学习幸福的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就可以获得幸福。

马库斯和罗兰对婚姻适应的不同反应

现在我们来看一项德国科学家所做的研究,该研究追踪了1 761名受试者15年间的生活—从他们单身开始,一直到他们婚后的生活。这项影响深远的研究发现,和结婚前相比,受试者总体的幸福感在婚后并没有什么太大改变,因婚姻而增加的幸福感仅仅持续了两年就回到了原来的水平。但是,人们对婚姻的反应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研究中有两名与众不同的参与者,他们是马库斯和罗兰。在研究期间,他们都和女朋友结婚了。马库斯和女朋友结婚后,其幸福指数明显高于平均水平;8年后,和单身时相比,婚姻生活仍让他感觉非常幸福(仅仅比最高点时稍有下降)。但罗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结婚的头两年,他就没觉得比自己单身时幸福,此后的5年内,他的幸福感更是越来越少了。

这两个人的差别在哪里呢?首先,马库斯不希望婚姻的幸福感消失,他也没有把这些美好和幸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一个好丈夫,用心经营和妻子之间的关系。例如,他会经常对妻子说“我爱你”,给她买花,一起去旅行,培养共同的爱好,关心妻子并分享她的感受。相较而言,罗兰刚结婚就感到非常失望,他觉得婚姻生活和他预期的完全不一样。从那时起,他的婚姻也在一步步恶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