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斯卡什和1954年的宇宙队(2)

战术演变发生在1948年,MTK队主教练布克维偶然间构思出了“中锋回撤”,起因是一个转会。有“坦克”之称的罗马尼亚球员霍夫林去了拉齐奥,他一走,球队里就找不到高大中锋了,于是布克维决定取消了这个位置。他调整了“WM”阵型,将中锋的位置往后挪,9号帕罗塔经常在中场活动,两个内锋往前移。这样一来,“WM”就成了“MM”,两个内锋和两个边锋组成了四前锋。随后的变化是,一名中场球员经常撤到后卫线上,形成四后卫防线,阵型基本上成了424。

1949年,塞贝斯成为国家队主教练,沿用了中锋回撤的踢法,帕罗塔充当这个角色。塞贝斯带领球队在1952年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当时帕罗塔是主力,30岁的希代古提踢右翼。奥运会后一场对瑞士的友谊赛,匈牙利一度0∶2落后,这时帕罗塔被希代古提换下,之前对意大利和波兰的友谊赛中,塞贝斯有过同样的换人。希代古提上场后,匈牙利连进四球,最后4∶2取胜,从此希代古提就占据了这个位置。

希代古提的身前是柯奇士和普斯卡什,他们两人组成双箭头,绰号“金头”的柯奇士头球出色。普斯卡什身材矮胖,挺着啤酒肚,但身手敏捷,脚下灵活,而且爆发力惊人,射门如出膛炮弹,兼有力量和精度。两个边锋是齐博和布戴,他们速度快,能突破,这几名前场球员擅长完成快速的地面配合,娴熟地打出“二过一”和“三角短传”,频繁地大范围交叉换位。后场有了四后卫防线,防守时能得到前场球员的支援,而且门将格罗西斯擅长出击,控制区域大。

1953年11月25日,在温布利大球场,匈牙利队的风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热身时,普斯卡什随便颠了几下球,就把解说员沃斯滕霍姆迷住了,把观众震住了,球场安静了下来。开球后,希代古提大发神威,上演帽子戏法,匈牙利队最后6∶3横扫英格兰队。《泰晤士报》哀叹英格兰球员茫然不知所措,“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世界”,赞美匈牙利球员是“一群飞来飞去的红色精灵,移动速度令人惊叹,技术无与伦比,最后一击如雷霆万钧”。

1954年的宇宙队

来到瑞士参加1954年世界杯时,匈牙利队已经三年未尝败绩(另一种说法是四年不败,涉及是否承认某些场次),是众星捧月般的大热门。他们跟韩国、西德和土耳其分在同组,赛制古怪,小组赛采用单循环,但每个队只跟两个同组对手交手。

第一场比赛,匈牙利队纯粹就当热身了,摧枯拉朽地9∶0横扫韩国队,实力相差太悬殊,匈牙利球员可以走着踢。普斯卡什回忆说:“每次进球后,可以休息一会再开球”。比赛中,几个韩国球员太累了,坐在地上给腿部按摩。匈牙利队发了慈悲,进了九个球后没再破门。

随后的对手是刚刚4∶1赢了土耳其的西德队,赫尔贝格派出大量替补,首发阵容换了七个人,

匈牙利8∶3大胜,球员埃克尔说:“在匈牙利队面前我们想表现好一点,但输了个3∶8很让我们沮丧。”西德队为这场惨败付出了代价,不得不跟土耳其加赛一场,但匈牙利队的损失更大,队长普斯卡什受伤了,铲他的莱布里希没踢对土耳其的比赛,而且在比赛中跟波希帕尔换了位置。1955年出版的一本书记录了普斯卡什的话,说在无球状态下,自己的脚踝被人从后面狠狠地来了一下,后来他的说法变了,“我觉得这不是有意的。”希代古提认为,那次铲球的动作是正当的,在球场可以接受这种动作。但这毕竟是个明显的犯规,而且让西德队获益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