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第一人——秀兰·邓波儿(二)(2)

当年,秀兰·邓波儿不仅获得了荣誉,还得到了物质实惠。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票房15美分一张,秀兰·邓波儿一部电影的片酬12万美金,年底还有20万美元的分红。就好比现在100块钱一张电影票,那么演员的单部片酬是8 000万人民币,年底还能分两个亿的红包,这是多惊人的收入!反正中国演员没有这样的,好莱坞里能够跟秀兰·邓波儿对等的,基本不会超过5个人。

还有,比方说粉丝这一块,现在说追星族,往往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少年。什么时候叫你的影响力大?真正有分量的人也喜欢你、追随你,这才能说明影响力大。当时秀兰·邓波儿平均每个月至少要收到1.6万封信。有一次她过生日,收到16.7万件礼物。给她送礼的是些什么人呢?这里有姐儿俩,这姐姐就是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妹妹就是《罗马假日》里那公主的原形玛格丽特公主。这两位当年都是秀兰·邓波儿忠实的粉丝,她们的哥哥温莎公爵对外说,我这俩妹妹,我管她们就叫秀兰·邓波儿,她俩已经魔怔了,痴迷秀兰·邓波儿。你看,英国女王都是秀兰·邓波儿的粉丝。还有一位,打小上台就模仿秀兰·邓波儿,也穿个蓬蓬裙,而且是男扮女装,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美国的天王巨星,也是秀兰·邓波儿的粉丝。

这才叫童星,不是火一阵,而是火很长时间,既有作品,又有现实的社会影响。反过来说,往往童星的成就越大,越是给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大家越是能记住你小时候的样子,越难接受你长大了的模样。所以很多童星到大了以后,发展得都远远不如小时候,这里边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我管它叫“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说这小时候会演戏,也有人气,到大了,他不愿意放弃这些人气,反正有人认识我,我也会演戏,照样能挣钱,所以有的人不肯放弃,但是你会发现,基本他们的日子都没有小时候好。比如释小龙,小时候多可爱,现在看他演戏,总觉得不大对劲,尽管武功也挺好,但有时只能演些不太重要的角色。

第二类,属于自暴自弃型,就是很小他就成名,岁数太小了,还没做好应对外部世界的准备,所以年少多金,不知道该怎么活了。典型的是《小鬼当家》里麦考利·金,麦考利·金成名以后,一部片酬800万美金,那么点儿的孩子,这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后来就走上歪道了,吸毒、酗酒。好莱坞的娜塔莉·波特曼结婚的时候,他去参加,大伙儿一看,这还是那孩子吗?瘦得像根杆儿似的。那么点儿的孩子就掌握着很多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心态容易扭曲,他没有把控好自己,自暴自弃了。

还有第三种类型的,基本就是完全消失了。他长大以后,觉得再找不到过去的辉煌了,干脆就不演了。这样的人也不少,《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演员叫祝新运,长大以后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室。再有,《小兵张嘎》里演嘎子的小孩,当年演得多可爱呀,后来他干脆再没演过一部电影,现在在内蒙那边搞环保。

童星的演艺生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存在诸多变数。比方说当年有个京剧小神童,叫王陶阳,天分太好了,学啥像啥,京戏里这些行当都没问题,但这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嗓子倒仓了,唱不了了,等他青春期过了,他还能不能再唱,这都没法确定。所以成长过程当中,有好多变数。变数不光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台湾演小胖和尚的郝邵文,在成长过程当中,有青春叛逆期,现在看他,跟小时候完全不同。小时候就是一个浑不吝的角色,长大后一点点发闷了、内向了。他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演了个角色,就是那种好学生,老老实实、本分内向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