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某一家庭医生服务机构营销策略的时候,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惯性思维的怪圈。我们第一视觉的思考是定位企业家,企业家是我们的主要购买群体,而这家机构恰恰也是致力于推动企业家健康的。因此我们做了一套策略,以企业家为主题的策略:符号人生。整套策略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且渗透到企业家的圈子里。我们充分挖掘每一个企业家背后的符号、背后的故事,如同苹果之于乔布斯、小米之于雷军、老罗英语培训之于老罗、海底捞之于张勇、新东方之于俞敏洪,每一个企业家背后都有一个这样被人熟知的符号。
这个符号不仅仅代表一种成就,更代表一种人生历练和经验、精神。我们更希望这种经验、精神通过合适的渠道去影响每一个正在路上的创业型年轻人,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正能量。为了让这一策略更具执行性,我们开始寻找第一波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企业家,也就是第一批已经购买我们服务的企业家。想要影响一个企业家来进行类似代言的这种行为,那么我们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由的,那就是去商业化,满足企业家的一种精神需求。这就是最后成型的符号人生带来的公益性——传递一辈企业家的经验、精神,用一句话感受企业家所经历的磨难与历练。同时我们借鉴“巴菲特午餐”的概念,决定来一场属于企业家与年轻一代的对话。
以健康的方式去拍卖企业家的私属时间。我们以早晨散步为契机点规划了活动:在脚尖,思考人生;以营养晚餐的时间规划了落地执行活动:在舌尖,思考人生。我们希望活动的目的是传递一种健康的方式,因为每一个企业家最后的符号都应该是健康,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也同时照应了我们的策略主题,即解读符号人生:以健康见证无限可能。
整个策略能够有效地以公益的名义挖掘年轻一代企业家对健康的需求,对家庭医生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在传递一种公益的正能量,以健康的名义。
这个策略确实让我们兴奋了很久,尤其是在我们惯性思维的驱使下,而当我们再次核实营销预算、品牌营销有效周期的问题时,我们却不得不将这个主题延后了。于是在当前的主题下,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是否有一种更便捷的途径可以去打动我们的购买者,去更好地渗透到消费者群体,从而更强有力地去执行对企业家定位的策略。
通常在做营销的时候,第一思维永远是受众是谁我们就对谁推介广告,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思维方式来推介这种广告,那就是关注谁对我们的受众最容易形成影响力,谁的影响力能够促进我们的受众买单。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可怕。习惯就是这样,你回头想想,你总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打开咖啡馆的门,坚持了多久?你有没有换过一种方式开门?你总是喝哪一种口味的咖啡,坚持了多久?有没有换过?是我们怕尝试新鲜否定自己过去的选择和坚持,还是我们已经坚持了那么久所以变得无所谓?就像如果我们已经等了30 分钟的公交车就仍然会等下去,而不会去选择打车,因为我们已经浪费了30 分钟。可见,心理暗示是惯性思维的帮凶。营销的第一思维永远是产品受众是谁就对谁推介广告,其实可以换一个思维方式,那就是关注谁对受众最容易形成影响力?谁的影响力能够促进产品受众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