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 《恺撒时代(下)》(1)

经过8年时间终于平定高卢的恺撒,成为罗马名副其实的最具代表性的将军。但是元老院却向其发出了解散军队立刻回国的“元老最院最终劝告”。

如果不接受这个命令,恺撒就会成为“国家公敌”。面对人生最重大选择的恺撒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伴随着“孤注一掷!”的呐喊,他率领军队渡过了卢比孔河。另一方面,他的盟友庞培却投靠了元老院,内战已经无法避免。恺撒以及罗马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 * *

得知恺撒的军队正在接近罗马的元老院,议员们都因为这个意料之外的行动而惊慌失措。绝大多数的议员都逃出了罗马,就连元老院派一直倚靠的庞培也为了重整态势而离开了意大利。

两军的决战在希腊中部的法萨卢斯展开。虽然恺撒的军队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他通过敏锐的战局把握能力使形势发生了逆转,并且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庞培不得不逃往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但是埃及方面却不愿卷入罗马的内战,于是庞培就这样被杀害了。

冷峻而不冷酷的恺撒,面对曾经的好友因为立场的改变而有了这样的结果,为之伤心流泪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但是恺撒对这件事只在书中写下了一行文字:

“我在亚历山大港,得知了庞培的死讯。”

这一行字,如小林秀雄所言,是比刻在大理石上的文章更美的古代艺术品。我也与他持同样看法。

恺撒的目标是什么?

恺撒在回到首都罗马之后,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项影响到政治与社会诸多方面的政策,是为了进行一项根本的变革。

恺撒认为帝制比元老院主导的共和制更加适应现阶段的罗马。民主政治随着罗马领域的扩大而越来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的,寡头政治也与地理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统治范围越来越广,体制的效率性是保证国家统治有效的首要因素。现有体制中仅元老院就有600名议员,这样的机构不仅意见难以统一,政策的出台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恺撒决定把罗马的行政体制从600人的元老院共和制改成1人做主的帝制。与14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土范围比起来,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统治领域要广阔得多。因此将共和制改成帝制,才是恺撒真正要跨越的“卢比孔河”。

为了实现改革,恺撒就任了“终身独裁官”。但是在元老院议员之中,有很多人企图阻止恺撒复活王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