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信写得很谦卑,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请求皇上允许自己改过自新。他说:“您要是觉得我不能赦免,我就把国土、人民献给您,我到交州老死算了。”然后,他又写信给浩周,说:“我打算为我的儿子孙登向皇家求婚,但是孙登年纪还小,我准备派大臣孙邵、张昭护送他同时入京。”
曹丕看了孙权的信之后,回复孙权说:“朕与阁下君臣关系已经确定,岂愿劳师动众,远临长江、汉水?如果孙登早晨到这里,朕晚上便召回大军。”
其实孙权这一次还是忽悠人,他说派儿子过去,实际上只是想让魏国大军延缓一下脚步。
这样一来,谈判就破裂了。谈判一破裂,孙权干脆改年号黄武,沿长江布防。这么做的意思就是明确表示不奉正朔,自建年号了。在当时来讲,这就是吴国的独立宣言,所以吴王国在这个时候正式出现。孙权虽然还没有称帝,但是由于他自建年号,已经正式跟魏、蜀两国鼎足而三,历史上把孙权的吴国称为东吴或者孙吴。大风吹来的胜利
吴、魏两国这下算是彻底翻了脸,孙、曹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同年十一月,曹休给曹丕上书,说:“臣愿率精锐士卒,像猛虎下山一样进军江南,从敌人那儿夺取物资给养,臣相信一战就能成功。如果臣不幸战死,陛下也不必挂念。”曹丕唯恐曹休迫不及待渡江,赶紧派人传令制止。
侍中董昭这时正在曹丕身边,就问曹丕:“臣看陛下面有忧色,您是因为顾虑曹休要渡江吗?其实现在渡江困难重重,即使曹休有此意,他也不能单独行动,还要得到其他将领的支持。而臧霸这些人,既有大量财富,又有尊贵地位,他们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希望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下去,只要能够保住禄位传给子孙就可以了,他们是不会冒险的。如果臧霸等人不支持渡江,曹休也就会失去信心,所以您不用担心曹休贸然进军。相反,微臣担心的是就算陛下下令渡江,他们也会犹豫不决,未必会立即执行陛下的命令。”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一场暴风吹断了吴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当时可能是刮东南风,船只一直向北漂到了曹休等人的营垒下。于是魏军不费吹灰之力俘获吴军数千人,吴军随即溃散。
魏文帝得到报告之后,下令各军迅速渡江。但是魏军还没来得及进兵,吴军救援的战船已经赶到,召集溃军退守江南。曹休派臧霸率军追击,但是也没有讨到便宜。濡须之战
吴国在夏天刚刚把刘备赶到白帝城,到了冬天,就面临着曹魏巨大的军事压力。孙权感到压力山大,就派人到四川联系蜀汉,尝试恢复原来的联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