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当你对朋友夸夸其谈你成功的经验时,你就容易变得盲目自大(你要有自知之明,赶快闭嘴!),又如你对朋友大谈特谈你即将成功之事时,你其实已经提前透支了事情成功后将获得的成就感,而造成事情并没有按照你设想的去实现的原因只有一个:你已经提前感到满足了,所以你开始松懈了。
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1926年,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库尔特·勒温称这个为“心理替代效应”(又称“心理幻觉效应”)。1933年,伟拉马勒发现“当你的目标被别人承认,在你脑子里就好比这已经实现了”。在2009年,皮特哥尔维策做了一个实验:他让163个人进行4组不同测试:每个人写下他们各自的目标,然后一半实验的人在房间里宣布他们的目标承诺,另一半人保守秘密。接下来每个人有45分钟来工作,他们可以努力工作直至实现他们的目标,但他们在任何时候也可以停下来工作。
实验结果:那些不泄露目标的人平均工作了整整45分钟,在这之后的访问,他们感到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那些宣布目标的人平均工作大约33分钟后就放弃了,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回答他们感到接近目标了。
说出来就过时。如果想事情如意进行,请不要说出来。佛语有“天机不可泄露”,把未来之事说出来,称之为“违缘”,索达吉堪布在《自我教言略解》里更是直接点明:“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我把《自我教言略解》的话理解成两个词:精进、卓见。简单说就是“低头走路,抬头看天”。
当然,上述是在讲如何规避“乐观的偏见”,而事实上,从成事的角度,我们倒可以利用“乐观的偏见”使得企业在谈判中增加成功的概率。在每一次谈判中,我们不妨想办法鼓动、释放对方的“乐观”而最终使得对方在“乐观”中成就我们所设计的事情。而当“乐观的偏见”遇到“有意图的定向传播”时,效果会更显著。
首先,我们要梳理一个逻辑:
1.任何思考,无非是重组偏见的过程;
2.把思考通过语言传达给别人,就是传播的过程,也是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共鸣的过程;
3.我们通过语言传播,鼓动对方的乐观偏见;
4.人因为乐观的本能,比较容易接受赞美之语,而极少否认自己;
5.通过认可对方,最终使得对方认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