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战争”,其本质是争取“先行者优势”。先行者因进入壁垒低而获取竞争优势,对后来者来说,进入壁垒高了,意味着要花更多的资源才能与先行者进行有效的竞争。
在飞机上,相对于头等舱,经济舱是相对拥挤的。尤其是夹杂在若干个人之间的中部位置,体感极不舒服,靠窗的好点,可以把身体倚靠在与窗台的缝隙中,靠中间过道的略为宽松,但你会被来来往往配发食品、饮用水的服务人员弄得很烦躁。
在我看来,在飞机这样一个狭小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有种本能的厌恶,我甚至不止一次期盼身边的人误机,这样我就可以把我的包与随手的书籍轻松地放在身边的座位上。
人总是会把私人物品放在目光所及的位置,以获取轻微的安全感。
这样一来,其实,飞机上是有主权存在的——我称之为“个人主权”。缺席的乘客不在你旁边,你就有了霸占对方主权的机会,而且往往是先到先得。一旦判断身边的人缺席,就把行李放在椅子上,你便拥有了一个原本不属于你的空间。
当然,在飞机上主权的战争也不限于我所举的那个例子。其实,竞争从登机时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排队的先后就存在权利差别(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头等舱和外籍人士可以提前登机,每次进入机舱,那些所谓头等舱的人总或多或少用鄙夷的眼光,看着通往经济舱的人)。坐过道的人的眼神中甚至有一种恶意型的公告:路过时不要弄脏我的高档皮鞋;而靠内侧的人则或多或少在假寐,警告过路人,不要打扰他的清梦。除排队的顺序,入口处当日报纸、毛毯的获取,都是带有主权性质的行为,而进入机场后争夺存放行李的位置,也是一种战争。
当然,飞机上的战争还包括,特意选择柜台服务,预订安全通道的座位。
我总在飞机上想起这一类的“主权战争”,从经济上讲,转换成企业或者品牌的战略模式,就是行业壁垒中的“先行者优势”或“先进者优势”。
什么是先行者优势?从概率上说,有个经典定律:假设有两名枪法一样棒的枪手,同时向同一目标射击,尽管他们的射击精度一样,但是先扣动扳机的枪手命中目标的概率总是大于后开枪的枪手。
从专业词条的角度来看,对于企业而言,先行者被认为相对于后进者在某些领域有着重要的不对称的优势,或者说先行者因进入壁垒而获取竞争优势,对后进者来说,进入壁垒相对要高,意味着要花更多的资源才能与先行者进行有效的竞争。
再浅显一点,就是先入为主,先到先得。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桌面上有十个苹果,每天吃一个,周一开始吃的人,一定要比周二开始吃的人,吃得多。在这个例子中,“十个苹果”代表的是市场份额,“每天吃一个”可以理解成市场规则,或者完成“吃苹果”目标中的时间成本,“周一开始吃的人”代表先行者,“周二开始吃的人”代表跟随者,“吃得多”代表的是结果,或者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