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道歉了吗(3)

这首诗当天便以手迹图版的形式刊登在《每日新闻》的晚刊上。可田中万万没料到,几小时后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足以令他食欲全消。

当天下午(9月26日),中日双方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谈。周总理一上来就对前一天晚上田中的“问题”道歉提出了批评:在中国,某人不慎把水泼在女孩子的裙子上,说给您“添了麻烦”—这是一种轻微的道歉。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用“添了麻烦”作为对过去的道歉,中国人民是不能接受的。

至此,一桩中日关系史上旷日持久的公案已经酿成,其真相扑朔迷离,至今仍间或发酵。

“迷惑”何以成“麻烦”

不用说,麻烦是出在所谓“添麻烦”的表述上:田中讲话日文原稿中的“迷惑”,被译成了“麻烦”。当然,若是照字面直译的话,如此翻译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日方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实务主导者,时任外务省中国课长、后任驻华大使的桥本恕负责起草了讲话稿文本,他坚决否认“误译说”:“绝不是误译。”后来,他曾回忆说:

从战争结束,毕竟已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从道理上来说,日本是战败国,中国是战胜国,大家都明白。可是,日本大多数人,从当时直到现在,仍觉得是跟美国打仗战败了,而不认为是输给了中国。虽说也承认日本军对中国做下了很过分的事,但日本民族的“矜持”,也是我想努力保持的。我就是抱着这种想法起草的文本,大平外务大臣和田中总理看过,完全没修改。

作为被首相委以重任的职业外交官,桥本虽然深知“日本军对中国做下了很过分的事”,但顾及“不认为是输给了中国”的国内舆论(这种舆论甚至让田中“做好了死的准备”),他在道歉问题和捍卫“日本民族的矜持”之间,试图寻找某种平衡。1992年9月,他在NHK(日本放送协会)纪念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特别节目《周恩来的决断》中,对记者谈道:“考虑到日本国内的舆论,那已经是到了极限的提法……我考虑了不知多少天,推敲了不知多少次,夸大一点说,是绞尽脑汁写出的文章。当然,文章也给大平外务大臣和田中首相看了几次,得到了他们的同意。”

不仅如此,据小原郁夫回忆,按照外交惯例,译成中文版的田中讲话原稿事先交给中方,由中方打印之后在会场发放。同样,周总理的讲话稿也被译成日文,提前发送到出席者手中。就是说,对于“添麻烦”的表述,中方应该在田中讲话前就有所了解。

桥本虽然是田中讲话的第一起草人,但他当然不会闭门造车,事先理应对首相在中日复交问题上的立场和姿态有所把握。据矢吹晋考证,田中早在出任首相之前的1972年3月21日,便曾在众议院商工委员会上,以通产相的身份进行过一次答辩。他联系自身曾于1939年至1941年作为一名士兵被派驻“满洲”时的亲身经历,谈到尽管自己未曾杀、伤中国人,并为此而“感到高兴”,但毕竟在“二战”中丧失了众多的友人,对战争的实态还是有所了解。“我确实真心感到,给中国大陆添了太大的麻烦。因此,日中复交之时的头一句话,还应该是‘添了太大的麻烦’,对此我认为有必要从内心伏首。两国之间永远不能再战。至少我们应该表明一种强烈的姿态,那就是日本绝不再搞像过去那样的事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