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背后:如何从富强走向文明?(5)

从民国初年以来的社会便是这个样子,而且精神的价值、伦理的价值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穿衣、吃饭,国家要强大、人民要富裕,这就成了我们今天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一套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且这套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在老百姓当中非常有影响。老百姓普遍认为,人活着是为了穿衣、吃饭,有钱才能过上好日子,有钱才有尊严,今天看一个人有没有尊严,不是看你有没有德、有没有知识、精神上是不是高尚,重要的是你穿什么品牌的衣服、开不开车、开什么车、有没有房、住什么房,这些都是你出去之后是否会受尊重的标志,这被称为消费主义,你消费得越多,越过高碳生活,你越是有身份、受到尊重。它和国家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恰为互补,而伦理的、精神的东西,核心价值是什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些东西都不重要了。

这曾经是中国的历史,不幸的是,这样的历史今天又在重演,而且以一种变本加厉、极端的方式在重演。中国追求了一个半世纪的强国梦,今天强国梦似乎已经实现了,但是不要忘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文明。

中国要的是什么样的文明

民国初年乱象丛生,很多有反思精神的知识分子,比如杜亚泉、陈独秀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意识到光有富强不行,还要有文明,“五四”讨论的核心问题不是富强,不是启蒙,用陈独秀的话来说,其讨论的是伦理的觉悟问题。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西方文明,还是中国和西方调和起来的第三种文明?我们会发现,“五四”最大的觉悟,就是文明的问题开始凸现,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90多年了,不要以为“五四”只是爱国运动,它实际上是一场世界主义的运动,他们争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权益,还是世界天下的公理,就是文明。巴黎和会不公正,不仅仅是因为它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还因为它违背了世界公理,而这个公理又是西方人提出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五四”的学生宣言,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争的是天下的普世价值,即文明。“五四”爱国运动的核心,骨子里是一场世界主义的争取文明的运动。

大学者胡适早年在美国留学时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忠实崇拜者,连名字都改了(原名胡洪骍)。1914到1918年欧洲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打把胡适打醒了,他知道这一套强国梦、富强梦最后会给人类带来毁灭。他当时在日记里这样写:拿破仑大帝当初曾经以睡狮比喻中国,睡狮醒了之后世界要为之震惊。我们今天都以睡狮来比喻中国,这是不妥当的,中国应该被称为睡美人,中国之强,文明古国,贡献给世界的不应该是武力,而应该是文物风教,就是中国的文明。

中国的崛起终究要从富强走向文明,那么中国将走向何种文明?是与西方对着干的封闭式文明,还是与西方视野交融的开放式文明?中国当然不会做西方文明笨拙的追随者,而应该在普世文明的规范之内走自己的道路。任何国家对现代性的探索,都应积极开展与普世文明的对话,在融合主流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自身文明的独特性,从而扩展普世文明的内涵。

中国已经实现了“富强的崛起”,不过,进一步的“文明的崛起”,中国准备好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