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改革走势(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改革总纲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包含丰富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人统计,其中提出的改革项目多达300项。那么,这些改革项目的总纲是什么?

我认为,有两段话是最重要的。第一段话:“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另外一段话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第一段话的重点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提法在《决定》中重复多次,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几乎所有经济体制改革项目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

相对于此前的党政文献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规定为“基础性作用”,这次三中全会把提法改变为“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提法改变的理论意义,报刊上最近有不少阐述。我更加看重的是它的政治意义,这就是它明确回答了过去几年的争论中尖锐地提出的“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从21世纪初期开始,面对我国社会生活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举步维艰、腐败蔓延等日益加剧的矛盾,围绕“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发生了一场大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矛盾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存在着许多“体制性障碍”。解决的办法是推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克服这些“体制性障碍”。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矛盾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改革出现了市场化的方向错误,纠正之法就是加强政府和国有企业对经济和社会的管控。随着后一种观点在21世纪初期,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取得势头和某些逆改革方向而动的行为的加剧,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日益激化。这种情势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倒退绝没有出路,只有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才能克服日益加剧的经济社会矛盾,走向持续稳定发展的坦途。

第二段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所提出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切中目前体制的弊病。

第一,建立统一的,即一体化的市场,意味着消除条块分割造成的市场碎片化。第二,对各种市场主体开放意味着实行“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制度,意味着消除各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第三,强调加强竞争性,意味着消除行业保护、地方保护和目前普遍存在、为害甚大的行政垄断行为。第四,要求市场“有序”,意味着交易活动要在规则即法治基础上展开,防止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等行为。第五,按照以上要求改变要素市场十分落后的状况,建设完整的市场体系,意味着一个“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在中国的形成。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