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1)

虽然这些人不能被定罪,但政府一定会迫害他们。新教徒建立了自己的教派,但内部却纷争不断。他们以前憎恨国教教会,现在也憎恨国王。两种情绪融合在一起,使他们的愤怒火上浇油。关于统治者和臣民之间的关系,新教徒和信奉国教的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受欢迎的新教神职人员会通过举例子和训诫的方式,来鼓励民众反抗暴君和压迫者。在法国、荷兰和苏格兰,他们的同胞加尔文教徒武力反抗盲目崇拜、惨无人道的贵族。新教徒之所以还尊重国家的政府,是因为他们认为应该尊重教权政府。那些讽刺主教制度的话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成为攻击王权的工具。一些证明精神领域的权力最好掌握在教会法院手中,这点也可以证明世俗权力最好掌握在议会手中。

因此,由于英国国教的神职人员从利益、原则和感情上都坚定地维护王室的特权,所以,新教徒就在利益、原则和感情上对国教深恶痛绝。这些心怀不满的新教徒,他们的势力庞大,在各个阶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尤其以城镇中的商人阶层和乡村的小资产阶级中力量最大。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他们占据了下院大多数席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那时我们的祖先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国内事务上,或许,国王和议会的冲突就会一触即发,但是,引发国内冲突的时机尚未成熟。实际上,值得怀疑的是,统治阶层中最坚定的联盟能否转移危机,因为这种危机已经对所有人造成了威胁。在欧洲,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国家和信奉新教的国家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法国发生内讧,在一段时间里,他再也不是基督教世界的强国,英国带头支持新教国家的利益,在国内迫害长老会成员的同时,却在国外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当时,反对新教国家的主力是统治着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哈布斯堡王室。这些王室的军队迅速开往巴黎,他们的舰队在海上游弋,德文郡和萨塞克斯告急。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为了国家的宗教和独立,英国人民会誓死捍卫他们的领土,在国内,他们一刻都没有从对叛国罪的恐惧中摆脱出来。但在那个时代,对于很多宽厚仁慈的人来说,为了宗教而牺牲国家是一种美德和荣誉。天主教徒要直取女王的性命,还要入侵这个国家等一系列恐怖言论使社会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不管伊丽莎白曾经犯下何种错误,平心而论,英国以及新教教会的命运都取决于她的人身安全和她推行的政策成败与否。因此,作为新教徒和爱国者,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伊丽莎白的权力和地位,这个任务圆满地完成了。甚至那些被她送进深牢大狱的新教徒也由衷地为她祈祷,希望伊丽莎白能够躲过刺客的匕首,在她的领导下,暴乱能够平息,军队在陆上和海上都能大获全胜。在这些激进的教派中有一个最顽固的人,他因为犯罪被砍掉一只手,他心中义愤难平,用他仅剩的那只手挥舞着帽子,大声喊道:“上帝保佑女王!”这些人对女王的感情影响了他们的子孙后代。那些曾经遭到伊丽莎白严酷对待的非国教教徒,也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她的往事。

因此,在伊丽莎白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虽然,下院的新教徒不那么安分守己,但他们从未想过系统地组织自己的力量去反对政府。但是当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荷兰成功抵制了西班牙的入侵,亨利四世在法国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以及腓力二世去世之后,国家及教会基本上摆脱了外部威胁,一场注定要持续几代人的冲突旋即在国内展开。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政府的反对派一直在积累和壮大自己的力量。1601年,他们在议会向政府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并取得了初步胜利,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英王经常受到议会的委托去管理商业事务,制定货币政策、确定度量衡以及集市、市场和港口的位置是反对派毋庸置疑的权力。和往常一样,他们在获得贸易管制权时遇到的障碍微乎其微,因此,反对派也像往常一样,对立法权形成了侵害。尽管这种侵害愈演愈烈,人们还是保持了宽容的态度。但是最后,国王竟然擅自授予了许多专利垄断权。这一滥用权力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敲诈和压迫,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铁、油、醋、煤、硝酸钾、铅、淀粉、纱线、土豆、皮革和玻璃的价格不断攀升。下院群情激奋,下定决心要反抗女王的政策。但仅有少数人对女王陛下的法令提出温和的质疑是无济于事的,牢骚满腹的人们提高了分贝,语带威胁,还有整个国家的人民做他们的后盾。国王近臣的马车被愤怒的人群包围,民众咒骂着那些专利法,重申国王的特权不能破坏英国自古以来的自由。一时间,仿佛伊丽莎白那光辉灿烂的长期统治要以灾难和耻辱告终。但是,女王凭借她敏锐的判断力和温和的性情,用触动心弦、庄严凝重的话语抚慰了人们心中的不平,向民众表示了感谢。因为正是由于这些民众对公众福利的密切关注,才使她能够了解百姓的心声。这也为她的继任者留下了一个记忆犹新的光辉案例,当他没有办法抵制人民的反抗时,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应对民众的运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