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佳竞价者胜出(4)

在索斯比和克里斯蒂这样的拍卖行里,艺术品的竞价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拍卖方式,参加拍卖的人要不断地举起他们手中的报价牌,直到剩下最后一个。请想象一下,你正在一件绘画作品的拍卖现场参加竞价,而且你非常清楚自己最多愿意花多少钱买下它(即属于“私人价值”的情况),那么你最好的策略是一直参与报价,直到市场价格超过你自己的估价以后,就应该放弃。如果你过早地停止报价,那么你可能会看到这幅作品以低于自己估价的价格卖给别人;而如果竞价超过你的估价水平之后你还在报价,那你就有可能以高于自己估价的价格买下这幅作品。如果所有的竞价者都遵循这样的报价策略,那么只有当你对这幅绘画作品的定价高于其他所有竞争对手时,你才可以胜出。当报价达到一定高度,让倒数第二位竞买方退出的时候,拍卖竞价就会停止。因此,你所支付的价格将是对该作品第二高的估价。

这样的竞争过程会把信息揭示出来。拍卖结束之后,卖方将知道哪个竞价方对于该作品的估价最高,而成交价格则是对其估价的一个近似的反映。由于成交价是次高的估价,那么它肯定低于最高的估价。但是,如果参加拍卖竞价的人数足够多,那么报价的竞争将驱动价格上升至与最终胜出者的真实估价非常接近的水平。

然而,在对拍卖物的估价是属于“共同价值”而不是“私人价值”的情况下,竞价的逻辑就不是那么直截了当了。这里还存在一种扭曲,那就是竞价者对“共同价值”的估计也具有不确定性。他们将面临风险,容易陷入“胜利者的诅咒”的陷阱:也就是说,当获胜者发现报价已经远远超过物品的真实价值的时候,为时已晚。如果他们所有人都非常有经验,那么最好的价格估计应该是接近他们各自估价的平均值。当然,获得胜利的报价将比平均的估价高一些。最终的胜出者很可能是最乐观的估价者,也许是过度乐观了。

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中,爱德华·吉本生动地描述了“胜利者的诅咒”。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整个罗马帝国都投入了大拍卖中。当时,军队发动了一场推翻佩蒂纳克斯皇帝的政变,然后宣布“罗马的统治权将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分配给出价最高的人”。两位有钱的罗马人参与了这场角逐。“那些忠实的使者处理着这场毫无价值的谈判,他们在两位候选人之间往来奔波,为彼此通报对方的消息。”最终,出价最高的竞价者狄第乌斯称帝。但他并没有太长的时间享受执政的特权,不久就死于谋杀,自己的头颅还被戳在枪尖上到处游街示众。

在任何拍卖中,不谨慎的竞价者都要冒过高估计商品价值的风险(当然,很少有人像狄第乌斯那么糟)。竞价者有时会被拍卖的激烈场面所迷惑,而报出太高的价格。但是,他们并不必须如此。有经验的竞价者会谨慎地竞价,以躲避“胜利者的诅咒”:他们很清醒,只有当自己的估计比较高,而成交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才值得胜出。实验室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受试者起初会报出很高的价格,但是随着经验更加老练,他们会逐渐进行调整,避免过高的报价。有警惕心的胜利者是不会受到诅咒的。

如今,在文字作品的拍卖中,出版商们也为大牌作家的手稿展开争夺。据报道,希拉里·克林顿关于自己8年白宫生活的传记就吸引了8位出版商参与公开竞拍,结果得到了800万美元的稿酬。出版商的赌注在于她尚未写成的书稿的销售潜力,因此,这是属于“共同价值”情况的拍卖。获胜者提出的价格意味着,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对于该书的销售量预期超过了100万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