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利润是如何产生的(7)

7. 利润乘数模式

利润乘数模式是指从同一产品、形象、品牌、能力或者服务中重复获得利润。运用这种模式的最突出的企业就是迪士尼公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迪士尼以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为相同的角色进行了包装。米奇、米妮、大力神等角色不断出现在电影、录像和书籍中,以及服装、手表和午餐盒上,或者主题公园和专卖店里。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些角色都能够为迪士尼带来利润。这家公司里,最忙碌的就数这些角色了。

利润乘数模式将成为拥有强大消费者品牌的企业的强有力的利润引擎。一旦投资(一般数额巨大)建立一个品牌,公司就可以以这一品牌为依托,开发一系列产品。然而,在使用这种模式时,必须权衡一下风险,因为品牌可能会被用于对客户没有什么影响力的领域。迪士尼公司一直控制着米奇的应用领域,避免将其运用于可能威胁自身价值的领域。品牌资产固然宝贵,但同样也十分脆弱。

第10章重点介绍了迪士尼的创新如何创造了利润乘数模式。直到今天,迪士尼的这一模式都没有被别人真正模仿到。

8. 创业者模式

许多决定赢利能力的因素是经济方面的,另一些则是企业自身方面的。随着企业的成功与壮大,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和官僚化,与消费者渐行渐远,决策越来越缓慢。因此,“规模不经济”的效应开始显现,从而削弱了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企业管理费用增加,决策步伐放缓。客户的直接反馈会逐渐减少,被选择性接收,甚至遭到忽视。

此时,企业内部便形成了铺张之风。公司运营成功并且有不错的利润,因此它承担得起很多对服务客户不必要的花费。结果,随着这些不必要开支的增加,企业未来的利润便最终遭到侵蚀。

长此以往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客户相关性降低,多种开支增加。与那些直接与客户联系或者积极征求客户意见的企业相比,这样的企业是脆弱的。前者不会因支付能力的增加而放任不必要的开支,它们会厉行节约。直接与客户保持联系并厉行节约,这两大因素综合作用,便会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赢利潜力。

大多数大型企业制定的企业设计并不具有这两大企业优势,但的确有一些大型企业找到了利用这两大优势的方法。ABB将企业分解为5 000个赢利中心,这些中心与客户直接联系并且承担赢利职责;软银将企业分解为只有10人组成的利润中心,这些利润中心同样与客户直接打交道,并且每5天汇报一次现金流情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