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7 “反日”到底是什么玩意儿?(2)

这么看来,如果中国转向了“亲日”的方向,就等于对政府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我重申一次,日本人与中国人都要摆脱“亲日”、“反日”、“亲华”、“反华”等情绪化判断标准,从日中两国长青的角度看,“知华”、“知日”才是最需要,也是最管用的。两国社会,尤其民间应该携手培养穿梭两国之间的“知道分子”。

所以先不说日中两国之间民间级别的交流和经济层次上的合作,至少中国在官方上是不得不贯彻“反日”立场的。

那么,国民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事例:

本书的开头也提到,2005年4月在北京发生“反日游行”时,我去了游行的现场。虽然搞不好自己可能会遇上麻烦,然而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无论如何我也想去亲眼看看。

游行本身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激烈。虽然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呼反日的口号,然而参加的人们既没有引发暴动,也没有让人感到现场很不安全。

而整个游行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参加游行的很多人,都拿着数码相机拍摄游行的过程。他们一个个手中拿的数码相机,要么是佳能要么是索尼,总之都是日本的品牌。

人们高举着一只手大喊“反日”,而用另一只手拿着日本产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没错,这里也能看到中国式的双重标准,或者说,也存在着关于“反日”的自相矛盾。

如果你直接问中国人“是否喜欢日本”,恐怕很少有人能毫不含糊地说“喜欢”。然而,日本产品和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很难割离出去。

中国孩子们从小看着日本动画片长大;长辈们阅读过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学生们读村上春树或东野圭吾的小说读得入迷;而等到手里有了钱,就大量购买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