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4)

王家就不说了,都是些歪脖儿树,不成材。梁庄人也不把他们当回事。

你说咱村里的那些小姓,有钱家、周家、张家、袁家、刘家。老钱,一辈子没说过话,没人记得他长啥样儿。他老婆花儿,相貌很差,病歪歪的。家里四个孩子,日子没法儿过。花儿就跟张家、周家几个单身汉鬼混,给家里弄点儿吃的。全村人都知道。

周家那几家也都很有特色。周利和当过会计,周利忠小巴结,父子三人,外号“大积极”、“二积极”、“三积极”。周利和是个私生子,那真叫个勤快。他种的庄稼,连棵草都找不到。勤快得狠啦也不都是好事儿,种麦冬,上肥太勤,结果,只长苗,不结籽。后来得胃癌,去安阳做手术。去之前还在晒麦,把麦晒晒装装才走。手术后,还没出院就死了。村子里有人编顺口溜:“去的时候活蹦乱跳,回来响只鞭炮;去的时候能吃馍,回来抱个骨灰盒。”

周利忠的闺女春荣出嫁前半夜翻墙头跑了。梁家拐子常,别看大字不识,最会编顺口溜,在村里唱:“二月二,龙抬头,周家姑娘翻墙头。周利忠,抬起头,看看床上有人头。袄子搭在被子头,里头盖的是枕头。撵到灵山头,相遇在桥头,结婚证一看,垂头丧气转回头。”

八几年,我和拐子常几个人去弄烟苗。到岗上歇,都在闲说话。拐子常就说:“二哥,你现在不如我,欠人家钱,老婆还有病,六七个娃儿,你啥什么时候能超过我?”那意思是笑话我日子过不成哩。旁边有人说:“你可别说,龙爬一步,鳖移十年。”现在,拐子常还是拐子常,几个娃儿,没一个成样的。大娃倒插门,就没回来过;二娃儿出去打工也不回来。拐子常48岁时又生了两个小娃儿,后来一个淹死了,另一个天天出去上网,打游戏。

总结来说,咱梁庄的情形,就是那个顺口溜:“韩家人尖,王家人憨,梁家光出些二货山 。”

天色渐渐暗下来,父亲却毫无倦意。在父亲那里,所谓村庄的整体面貌,就是一个个生动的、相互纠结的家庭故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是只有把血液融入这一地方,经过漫长岁月沉淀的人才有的感觉。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历史,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人生类型。当父亲讲到钱家女人花儿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和对待王家的态度一样,我小时候几乎也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虽然钱家就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坑塘的另一边,他家的女儿和我们姊妹几乎是同龄,但我们很少到她家里去玩。她们也似乎以一种自觉状态,从来不提起自己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邀请我们到她家里去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