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为什么比智商和情商都重要?

第二章 关于德商,人们最常问的十个问题

德商为什么比智商和情商都重要?

大家已经知道了智商和情商,当我发展出德商的五条原则后,读者和听众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布鲁斯,为什么我还需要这一个?”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智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直到1990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得·萨洛维(耶鲁大学)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认为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但这一概念并没有立刻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1995年,由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才引起全球性的情商研究与讨论,因此, 丹尼尔·戈尔曼被誉为“情商之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更重于人的聪明才智。

然而,美国学者道格·莱尼克在 1990年代帮助美国运通集团等大型企业经理人和员工发展情商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考: 虽然情商可以使人具有高度的自制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价值中立的,不能帮助人区分“对”与“错”,让人避免做错事。安然公司及随后大量的财务丑闻更是充分说明,高情商并不能使企业避免安然、安达信那样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一旦发生,就可能对企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道格·莱尼克和弗雷德·基尔提出了一个有别于情商的概念——德商。

智商主要从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符号11个方面测验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情商发展出了一整套管理自我情绪和体察他人情绪的方法理论,德商则强调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怎样有道德地相处。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雇员行为的道德底线,也有越来越多的华盛顿议员强调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个美国人奉献自己的道德行为。一个聪明而能管理情绪的人——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未必不做错事。想一想电影里的职业杀手吧,他们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接受过超于普通人的训练,克制、冷静和富有判断力,但是他们缺少点什么?是不是像个冷血机器?那些华尔街的绅士们呢……噢,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是在智商和情商之后讨论德商的时候了。

由于“道德”一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从人类社会和宗教普遍接受的原则中,找出了五个:(1)不造成伤害;(2)让事情变得更好;(3)尊重他人;(4)公平;(5)友爱。这些简单的原则一经发表,立刻引起美国和全球社会的讨论和关注。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今的媒体头版头条都在忽略谈论道德伦理,但正是道德伦理帮助人们创造出了最有意义的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