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与国际形势(2)

而洋人的议论呢?

(1)确实是琐碎了些。

(2)确实可能有所补益。

(3)小补益加到一起,也有齐家兼利安定团结的大效益。

发挥:不知道是古代的传统还是新中国普及政治学习的功效,中国知识分子为大道理、为动辄的整体研究、宏观研究、关键所在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太多了?从古代就纠缠于治国平天下、君臣之义、有道无道、独善兼善、王道霸道之辩,有几个知识分子愿意去研究医药、烹调、酿酒、服装、农业机械、手工艺,即清代所极力贬低的天文地理言兵言术的奇技淫巧呢?这是否也是中国科学不发达的一个原因?只有混沌一团的大道,而没有分割成彼此独立的学科。无学科哪儿来的科学?解放以后我们的脑筋集中于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红与专、世界观宇宙观的辩论上。近几年的热门则是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揽子评论,关于现代意识的一揽子鼓吹。谈历史则谈超稳定机制。谈文学则谈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生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谈理论则谈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造、体系与论点……这些题目好则好矣,必要则必要矣,够用吗?只做整体研究,不做分割研究,还有学科科学吗?如果搞电学的人还必须同时研究电费收取标准,搞采矿的人必须同时精通世界矿工运动历史,还有电学和采矿学吗?全国知识分子都为一两个热门题目大发宏论,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大道理、热衷大道理、争执大道理,在可喜的同时有没有可忧之处呢?

联想一:一位德国教授告诉我:“我们大学的师生越来越不爱听中国学者的讲演了。他们不论讲什么,都要先大讲一通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古代辉煌,近代落后,新中国充满希望,又走弯路,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出现了新问题。轮到讲自己的专业,却没有什么词儿了。我真不知道在中国学者是怎样接受训练的。”

联想二:一位日本学者说,他感到奇怪,中国的文学评论家一个个高屋建瓴,挥斥遒劲,甚至可以对一个作家、一个年头的文学创作发表结论性见解,却没见什么人做一点“笨”的工作。比如,你要评论一位作家,你能不做搜集该作家的生平、著作篇目索引、有关评论研究文章索引的工作吗?

联想三:一些中国的名言、谚语——群居终日,好行小惠,言不及义,其近道也,难矣哉!朝闻道,夕死可矣。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博士卖驴,下笔千言,未有驴字。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上纲上线。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大河没水小河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