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伪慈善家的伎俩(2)

打铁要趁热,紧接着潘鹏飞陆续开展了“高密度、多频次、大手笔”的善举,并高喊着“慈善已经成为我公司日常运营的一部分”的口号。在各种公开场合,潘鹏飞还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东州的另一位知名的慈善家捆绑在一起,声称他就是自己慈善事业上的榜样。

这个人就是东州著名企业家郑光明。

正因为这种自我宣传和广告效应,潘鹏飞被推上了神坛。

许多事情,发生的时候很难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只有过去了,回头去看才能看清楚、悟明白。

现在看来,潘鹏飞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是他事先精心策划好的。当然,他认捐的3000万也成为了一块鸡肋。

根据潘鹏飞和德基会的协议,“认捐3000万”并不是要一下子拿出3000万的真金白银,而是每年拿出3000万的银行利息,逐年累积,直到捐满3000万为止。直至案发,潘鹏飞才捐了360万。

拔出萝卜带出泥。根据相关媒体披露的消息,其实早在2004年12月潘鹏飞就曾因非法传销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出狱后,当时的“潘朋斐”更名为“潘鹏飞”,并注册了东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复盘”之后,潘鹏飞便精心策划了自己的成名之路,更是行骗之路。

那就是高调地做慈善!

首先,通过“惊人数额”的大手笔捐赠,吸引外界的关注,并获得政商资源和社会地位或荣誉职务。其次,把他与这些政商名人握手、会见的合影及相关荣誉证书等,作为他对外宣传的信用凭证,并吸引媒体的大篇幅、密集曝光。再次,利用自己的高知名度的“名人效应”,转化为公司的广告效应,吸引大批仰慕者、追随者和潜在客户。最后,依据自己占据的高道德地位优势“忽悠”、欺骗社会上的普通大众 “投资加盟”公司,通过购买四种产品成为该公司不同级别的四种“爱心使者会员”——爱心仁者、爱心行者、爱心达者、爱心尊者,再通过实施联爱计划,即以23%的高息,引诱购买公司产品分红投资的方式,最终非法吸储4000万元。

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词语也许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