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英国保持了它们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但它们因劳民伤财的战争而耗竭了两国的经济。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中叶期间的连绵冲突叫做百年战争,这场战争有三个根本原因:英格兰在1066年被一位诺曼公爵征服;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的“安茹帝国”(Angevin Empire);1212年英国的约翰王被法国国王腓力二世(1179—1223年在位)打败(历史分期表4.1)。这场战争全是在法国土地上打的。1328年继承加佩王朝(Capetians)的瓦罗亚(Valois)王朝不仅必须同英国斗,而且要跟勃艮第的历代公爵斗,勃艮第公爵扬言要割断他们同法国王室的联系,在法国东北部边界上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第戎的勃艮第宫廷在欧洲北部最为辉煌,吸引着该时代的一流艺术家和人文学家。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一位英雄人物贞德(Joan of Arc,1412—1431年),她团结法国人直到胜利,只是被英国人烧死在火刑柱上。在近现代,她是法国的民族英雄之一,也是罗马天主教的一位圣女。
尽管历经百年战争的破坏,瓦罗亚朝列王最终却增加了他们的领土。除了法国北部的加来(Calais)港外,英国被迫割让它的海外领地给法国王室。勃艮第历代公爵被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布列塔尼这个西北地区是不受法国王室管辖的最后一块大领土,是通过联姻才获得的。至此,现代法国的轮廓已经成型(图4.2)。
百年战争肆虐于欧陆,英国的生活则受到贵族宗派纷争、农民动乱和城市罢工的袭扰。同法国一样,英国逐渐从封建制度中脱颖而出,但它的发展朝着不同的方向。代表贵族、城镇和乡绅利益的英国议会削弱国王的权力而坐大。议会还通过法律抑制教皇在英国的权力,这也反映了民众的情感。
然而,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成为国王时,事已昭昭:议会专权的一个关键缘由是国王的弱势地位。这位英国辉煌的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的开创者避免他的前任们同议会发生过的那种争吵,他放弃了对外战争,靠他自己的地产供养,依靠他自己的顾问为政。亨利七世的政策削弱了议会的权力,使他变得与同代法国的国王一样强大。
法国和英国的国王们使各自国家中央集权化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效法者。他们的统治方式——重用王室大臣、精打细算的国库、国家司法体制和代议制议会——部分地为其他国家所采纳。西班牙在实现统一方面最为成功。王朝的政策和内战使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未能变强和实现中央集权化。神圣罗马帝国是这些政治实体中最不成功的,德国依然分裂为纷争不已的累累小邦。在东地中海,虔敬的穆斯林奥斯曼土耳其人对整个基督教欧洲构成了一种威胁。奥斯曼帝国到1481年巩固了对东南欧的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的统治,此后其权势和财富达到了巅峰;与此同时,奥斯曼统治者开始了对其欧洲邻国长达一个世纪的扩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