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历史视角下的中世纪日本

“封建”这一术语表示一个社会被领主和他的家臣所统治,但这只能部分适用于12世纪镰仓幕府时期的日本:源氏的家臣在数量上很少,京都旧朝廷的政府部门和各国各郡的机构还在运转。京都的皇室、贵族和寺院的当权派仍然继续拥有、管理他们的大庄园并从中获得收入。但是到了16世纪中期,形势发生变化:武士阶层壮大了,武士的封地取代了庄园,单子继承制也建立起来。武士道渗透到整个社会,大名的最高级家臣有自己的封地和臣属,人们彻底变革了经济制度以适应军事领主的需要。从这些方面来看,日本确实实现了封建化。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16世纪的日本与后封建时代的欧洲更为相似。首先,大多数的武装阶层都是步兵而不是骑兵。他们叫做武士,是领主的家臣,却几乎不属于任何意义上的封建贵族。他们没有封地,薪俸是成石的大米。第二,与中世纪的封建阶层占人口总数0.75%的英国不同,在16世纪中期的日本,这个数字是7%—8%。15、16世纪,欧洲雇佣军的规模更大一些。第三,招募村庄武士一方面增强战国时代大名的力量,同时也留下了隐患。征税更加困难。这些地方武士常常加入起义,特别是当他们被净土宗组织起来的时候,这种起义一度席卷了整整一个郡国,这与欧洲后封建时代的宗教战争更为相似。第四,就算是在封建社会,也并非所有事物都是封建性质的。镰仓和足利时期的商业发展在战国时代的黑暗岁月中仍然继续进行。

复习题目

1. 有“贵族文化”这种说法吗?这一术语能否代表一切精英文化?平安时代的贵族比足利时代早期的武士更像贵族吗?

2. 10至16世纪日本武士阶层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关键的转折点?

3. 足利时代高度发达的文化和平安时代晚期的文化相比,除了军事化更加明显之外,还有哪些变化?

4. 1467年战争给日本带来哪些政治和社会影响?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