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传统企业的曲折电商路(3)

中国的传统企业过去这些年来也都在不断地尝试触“网”,触“电”,做网上销售方面的尝试,其中以线下零售公司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品牌生产企业,但是这些尝试大多不成功。举几个例子。2007年的时候我在淘宝,那时候国美开始做电商,他们有几百人的团队,也找到淘宝表示希望合作。 但这么些年下来,现在他们自己通过网上平台甚至收购库巴网来做,却也始终不见多少起色。 还有其他不少企业像李宁、耐克、阿迪,包括一些化妆品领域的如欧莱雅以及线下服装品牌公司等,它们都在试图做电商方面的拓展,但基本上都没有大的作为,无果而终。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电商行业稍微有一点影响力的传统企业就只有苏宁一家。从销售规模看,苏宁也是唯一一家进入中国电商前10位的线下传统企业。

我本人是从传统行业转到电商业的,经历过这个过程,或者说这期间的阵痛。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这份跌跌撞撞的经历,这个过程其实很有代表意义。2007年我加入淘宝,当时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被告知如果你是一个新来的员工,公司期待你在3个月之内至少能够在淘宝上有20次购买,当然这不是强制的。这里面的道理和我以前做线下零售管理时,喜欢一个人以顾客的身份不定期到公司各个卖场购物是类似的,就是你要有自己第一手的购买经历。特别是对于高阶管理者来说,这样的经历非常有价值,它能帮你很快捷很直接地了解你的业务现状以及你的顾客体验。我加入淘宝之初,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大大小小50笔购买,这是我为了熟悉电商环境自己把自己当作学徒,因为淘宝是我转行进入电商的第一站。在没有去淘宝之前我做线下零售,几十年都在这一个行业。在线下零售领域我的涉猎面比较广,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到市场、新地区拓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虽然有这些零售积累,但是我对线上仍不是很熟悉。所以对于我来讲,在淘宝那个时候的经历就好比现在说的传统行业怎样开始触“电”。

我的经历是什么呢?在两个月之内,我大概下了50张订单,本着拓展我对线上交易、对淘宝卖家经营状况有更多了解体验的想法,我尽量在不同的商品类别,找不同层面的卖家去购买。当然我买的都是个人作为一个消费者要使用的商品,和无数的“小白”用户有类似的需求和买家心理。最后总结起来,我这50份订单里面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我自己买错了或者被骗。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你买到的根本不是你要的,卖家在图片上的展示和文字描述跟你拿到的商品不完全吻合;一种就是买贵了,淘宝可以讨价还价的,特别在早些年,价格弹性空间很大; 再一种就是买到的商品是假货、仿品。比如我第一次在网上买荣华月饼,卖家说是香港原装,结果收到产品后包装、口感都不对,我们做零售的对于商品大致还算了解,而且荣华月饼我每年都吃,几十年下来已经很熟悉了。拿到的东西不对,想找卖家理论又不懂得要使用好旺旺,就直接给人家一个差评,弄得卖家对我破口大骂,很是沮丧。还有两次是自己不小心,没有及时更换地址,结果我买的酒送到了我妈妈的地址,因为淘宝是可以同时存有若干个地址,我母亲收到我订的酒时一脑袋糨糊……

当时给自己立的原则是在我的购买过程当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我都不找人。有问题时不找秘书,不用我在公司的名义找客服,要自己去解决,我就是一个“潜水”的寻常用户。好消息就是,当我买完这50单以后,基本上已经很熟悉在淘宝做一个消费者购物的所有流程、防骗技巧和砍价门道。这些年积累下来,现在我已经是淘宝的一个深层用户。一般每年我在淘宝上的平均购买大概在80~100张订单,基本上我在淘宝买东西已经不会绕弯路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