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箭小子(4)

虽然有当地天主教堂的支持,但他们还是等了一年才拿到护照。米格尔的母亲担心他去的北方天气太冷,于是和他姐姐用旧毛衣给他重织了件毛衣。米格尔穿着它来到了机场。(后来他的这件毛衣被镶在框子里,一直挂在阿斯本家里的墙上。)母亲把他送到了路边,然后把车停在了附近的停车场,目送飞机起飞。全家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离别,等政局稳定时,一切会恢复如常。

米格尔·贝佐斯1962年只身来到迈阿密,当时他才16岁,并且只会一个英文单词:这就是“汉堡”(hamburger)。他是彼得潘行动(Operation Pedro Pan)的最早求助者之一。这是一项由天主教主持的救助计划,美国政府对其资助力度很大,这一计划在20世纪60年代把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从卡斯特罗的铁腕下解救了出来。天主教福利机构把米格尔送到南佛罗里达(South Florida)一个叫做智多星(Matecumbe)的营地,在那里他加入了400名流亡的孩子们的队伍中。由于机缘巧合,他的堂兄也于第二天抵达了这里。米格尔说:“我们俩很快便成了死党。”几周后,他们被叫到营地的办事处,得到了行李和厚厚的夹克——是真的夹克,然后被送到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教养院。米格尔回忆说:“我们当时面面相觑,说,‘伙计,我们有麻烦了。’”

米格尔和他的堂兄又加入了20多个彼得潘行动,基地名为“出生之地”(Casa de Sales),由神父詹姆斯·伯恩斯(James Byrnes)主持。他是一位年轻的牧师,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偶尔喜欢喝上几杯伏特加奎宁(Vodka- tonic)。后来他们得知他刚从神学院毕业,尽管年轻,但伯恩斯很快便成为权威人物。他教他们英语,并让他们专心学习,作业完成后每周给他们50美分的零花钱,这样他们就可以去参加每周六晚上举办的舞会了。米格尔和安格尔·贝佐斯当年的室友卡洛斯·卢比奥·艾伯特说:“我们永远也不能报答他所做的一切,他把一屋子不会讲英语、十几岁就遭只身流亡的男孩子聚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大家庭。我在那里过的第一个圣诞节是1962年的圣诞节,他向大家保证每人都能在圣诞树下找到礼物。”同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让人们紧张了13天,之后他们把自己称为“La Casa”的居民,他们知道,马上回家的梦想破灭了。

虽然“出生之地”基地对孩子们要求非常严格,但孩子们却过得很快乐。后来当他们又和神父伯恩斯见面时,感觉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日子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年轻时的米格尔·贝佐斯最爱搞恶作剧。当一些新来的孩子到孤儿院时,他装成聋哑人,向他们打手势,嘴里嘟嘟囔囔,向他们示意桌子上的东西。几天后,当新来的孩子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时,米格尔开始吓唬这些他的取乐对象。当有点姿色的女孩子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他们就站起来叫喊:“伙计们,这个女孩儿够迷人啊!”他的朋友随即大声喊:“美得惊人!”每个人随即都笑得前仰后合。

米格尔·贝佐斯一年后离开了“出生之地”基地,成为阿尔伯克基大学的一名学生。这所天主教大学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曾向古巴难民提供过全额奖学金。为了增加额外收入,米格尔在新墨西哥银行找了一份夜班职员的工作——与此同时,刚刚离异的、年轻的杰奎林·吉斯·乔根森也在这家银行的财务部上班。他们的工作时间正好有一小时的重叠。贝佐斯好几次用他那带着浓重古巴口音的初级英语约她出去,但都被委婉地拒绝了。最终,她同意了与他交往。在第一次约会中,他们去看了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