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忐忑的中国人
某报青年记者按约定时间到家中采访,我见他的采访提纲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忐忑中国。
不禁一怔,问:什么意思?
答:觉得这四个字具有概括性,打算作为采访题目。
怔而又怔,又问:为什么是这四个字?
答:我在电话中听您说的啊,您不认为作为题目很好吗?
我说的?——想了想,郑重地予以纠正:前几天我感冒,语言不清,你肯定听错了。我说的是“看客中国”。
于是轮到那青年一怔了,接着,有点儿不知所措地发起呆来。
问:是顺着“忐忑中国”的思路提出问题的?
他默默点头,脸颊上淌下汗来。看得出,倘我完全否定了他的采访提纲,那将是他毫无心理准备的事,采访思路必然陷于空洞。
我赶紧递给他纸巾。
他拭汗时,我宽慰道:别急。若以“忐忑中国”为题,我也是可以接受你采访的嘛!
他顿时释然:真的?
我笑了:当然真的。“看客中国”这一题目,留待你以后采访我。我今天先接受你关于“忐忑中国”的采访如何?
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