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金本位制度,1盎司黄金被法律确定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简单地说,就是英格兰银行承诺在3英镑17先令9便士的价位上随时收购一切黄金,并且以法定价格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向市场无限量出售黄金。英格兰银行就是当时世界黄金市场上的最大做市商,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捍卫黄金价格,确保金本位制度安全无虞。
当然,英格兰银行并非亲自赤膊上阵,在市场中叫买叫卖,而是依赖伦敦五大金商来做批发业务,金商们再依靠自己强大的渠道进行零售。其实,金融的本质也是渠道为王,只不过渠道中流通的是金融产品。
伦敦的五大金商几乎都是两三百年的老字号,最赫赫有名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不仅控制着欧洲各国的公债市场,而且也是世界黄金市场的霸主,在19世纪号称是“欧洲第六大强权”。除罗家之外,莫卡塔家族(Mocatta)堪称老二,在伦敦经营黄金业务已历经九代,甚至比罗家的资格还要老。其他三家包括早在1750年就开始金银检验的庄信万丰公司(Johnson Matthey)、夏普斯·皮克斯利公司(Sharps Pixley)和塞缪尔·蒙塔古公司(Samuel Montagu)。[3]
19世纪以来,英国挟其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先发优势,以海上霸权为后盾,以金融实力为杠杆,建立起一个横跨欧、美、亚、非和大洋洲的殖民帝国,垄断着全球原材料与能源的供应,控制着世界市场的划分,掌握着远洋贸易的通道,左右着国际资本的流向。全世界的黄金从南非、加拿大、美国、俄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地的金矿向伦敦汇集,英格兰银行以黄金储备为基础创造出通行世界的英镑,然后英镑资本与工业制品从英国流向世界市场的各个角落,最终,巨额的利润裹挟着更多的黄金回流到伦敦,完成国际资本的大循环。
经典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为英国的繁荣和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至后起之秀德国开始挑战这一英国统治下的造富机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以伦敦为中心的世界黄金循环体系,参战各国不得不暂时停止纸币与黄金的兑换。在战时状态下,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的黄金产出直接被划入了英格兰银行的金库,成为英国的战时黄金储备。
“一战”结束后,英国虽然在军事上战胜了德国,但在经济上却遭到了重创。而美国人则坐山观虎斗,由于欧洲的黄金大量流入美国避险,导致美国工业与金融的实力大增。此时,美元的实力已经显著超过了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