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即可以生产出人类需要的动植物产品,这是土地的本质特征之一。土地生产力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土地,亦即光、热、水、气、营养元素的含量及组合等不同的土地,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后者是施加人工影响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对土地限制因素的克服、改造能力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地球表面虽然在局部地区可因灾变过程出现极小量的陆地面积变化,但这种变化几乎是一个恒定的概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土地表面是有限的。目前世界人口正在急剧增加,各种土地利用对有限的土地面积竞争异常激烈,对土地资源产生极大压力。因而,人们一方面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一块土地的绝对位置(经纬度)的固定性,包括地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空间。
2.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固定性。当然,交通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相对固定性,但交通条件形成后,土地又表现出新的相对固定性。
3.每一块土地由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一般来讲,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其基本上也是固定的。例如处于不同水热条件下的农用土地,想完全改变其环境状况和物质组成,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各种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必须深刻认识土地的地域特征,以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
时间变化性。土地不仅具有地域性的空间差异,而且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例如,土地随时间而产生的季节性变化,即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和死亡;土壤的冻结与融化,河水的季节性泛滥等。这些都影响着土地的固有性质和生产特征。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化状况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