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日本人”的东方主义(5)

《菊与刀》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是因为书中写着“日本人与西方人是如此不同”。这正如萨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西方读者(包括占领日本的盟军最高司令部的高层)从本尼迪克特的分析中找到西方与日本的差异,由此确认了自我的身份(优越性)。

然而,在日本,《菊与刀》也空前地畅销,成为后来不断出现的“日本人论”的原型。因为日本的读者也想知道自己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

此后的“日本人论”成为日本读书界最常见的商品,如精神科医生土居健郎

土居健郎(1920~2009),日本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日本人的心理结构》(直译为《“撒娇”的结构》)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译者注的《日本人的心理结构》、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

中根千枝(1926~),日本社会人类学家。《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单一社会的理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纵式社会的力学》等是其代表作。——译者注的《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等相继问世,极为畅销。这两本书还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引起极大的反响,因为日本经济高速成长之后,“日本的奇迹”再次引起国际上的关注。战后出版的日本人论数目庞大,且分析结构各不相同,论点和结论也五花八门,但每本书都只是谈“日本人的特殊性”。(其结果是写“日本人的特殊性”的书被归类于“日本人论”。)

首先发现这种情况的是美籍日本人类学家哈鲁米·贝夫(别府春海哈鲁米·贝夫(别府春海)(1930~),文化人类学家,代表作有《作为意识形态的日本文化论》)。——译者注),他认为,日本文化论已成为“大众消费对象”,其实日本人与美国人并没有太多的不一样。

哈鲁米·贝夫,《作为意识形态的日本文化论》(思想的科学社)。

一个叫作杉本良夫

杉本良夫(1939~),日本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著有《不做日本人的方法》《能不做“日本人”吗?》等。——译者注的人从《每日新闻》社离职,前往美国,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所大学里任教,他曾发出这样的警告:正是将日本人“特殊化”的日本人论阻碍了日本的国际化

杉本良夫、罗斯·摩尔,《日本人具有“日本性”吗?——走向超越特殊论的多元化分析》(东洋经济新报社)。。杉本认为,国外日本人的形象基本上都是战后由美国建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用英语介绍“日本人论”的社会学家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战争期间的美国教育机构接受日语教育的,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是占领军的工作人员,为推进美国国家政策出过力。他们最关心的是寻找到日本人整体的共通特性。经过冷战时期,这个特点越发显著,由财团等向研究机构提供的基金也优先分配给研究“日本人的特性”的课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