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的“钱袋子”要更鼓快鼓(2)

3.让更多老乡就地就近就业

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对于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具有非常直接的促进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农民就业就充分,创业环境条件就好。我国大量农民工之所以要外出流动就业,重要的原因在于很难在当地就业创业。目前,仍然有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充分就业。在他们很难外出务工经商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改善他们就业创业条件、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增加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以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科学规划县域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的发展,保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自由宽松的环境。

4.给老乡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发展公共事业,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户籍制度下,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远远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水平、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改善农村水利、能源、交通、居住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完善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加大扶贫工作支持保障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的现代农业,积极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促进服务业发展,加速转移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和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国家扶贫战略实施格局。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京东·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