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民党高官身边的特殊秘书(13)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共“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主张,同时不得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性。

转眼到了1937年,国内形势加剧紧张,日本侵略者加紧了侵华步伐。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在国难当头之际,开始放弃不抵抗政策,号召全民抗战救国。8月2日,蒋介石邀白崇禧赴南京共商抗日大计。

此时,李宗仁一方面对形势判断错误,认为日本人不可能行动太快;另一方面桂系能够在国民党中长期不倒,得益于李宗仁、白崇禧的通力合作。李宗仁担心蒋介石搞阴谋诡计,让白崇禧去南京是借此分化他们。李宗仁反对白崇禧赴南京应招。去还是不去,白崇禧自己也举棋不定,一时难以抉择。

桂系上层拿不定主意,在这种情况下谢和赓十分着急。桂系刚与国民党中央和解,过多的猜测最终会导致合作的搁浅。谢和赓连夜写了一封长信直呈白崇禧,建议白崇禧以民族利益为重,迅速赶赴南京。信中他分析说,随着日本侵略者加紧侵华,抗日救亡已成为国家最大的事情,现在全国上下一致要求抗战,在这种时候蒋介石不会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只有去南京,才能实现全面抗战,而桂系才能借机打出广西,把自己的力量深入到蒋介石的统治区,从而提高桂系在全国民众中的声望。李宗仁、白崇禧才会成为广大人民拥护的英雄。

此前白崇禧曾担心去南京蒋介石会扣押自己,因为“西安事变”后老蒋就违背承诺扣押了送他回去的张学良。读过谢和赓的信,白崇禧如释重负,他认为谢和赓分析得很有道理。这封信审时度势,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对老蒋的判断切中要害。一句话,在民族危难、大敌当前之际,蒋介石不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加害于他白崇禧!暗自佩服谢和赓“有胆有识”、“深明大义”的同时,白崇禧决定去南京与蒋介石会面。

白崇禧力排众议说服了李宗仁和其他将领,决定应招赴南京,并决定由刘斐、潘宜之、黄秀陆三位少将随从。侍从、参谋、副官、军需人选也很快有了决定,但机要秘书人选却成了问题。“少壮派”的文职干部纷纷向李宗仁进言,表示曾随白崇禧工作多年,愿一块前往。白崇禧认为这些文职干部油嘴滑舌,善搞阴谋,无事生非,对这些人他并不喜欢。但是,为了应付那些想随他去当机要秘书的人,经过缜密的思考,他便胸有成竹地对李宗仁说:“暂时只带参谋、副官和高级随行人员。为了办理与省外回教人士联络和我个人私事,我带谢和赓教官去(当时谢和赓担任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的教官)。”白崇禧之所以这样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那些争当随行秘书的人反感。

8月4日,白崇禧乘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赴南京,谢和赓随机一同前往。白崇禧能够前往南京以及为何指名要带谢和赓前往,都是那封长信起了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