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魏晋南北朝的工业发展(3)

南北朝时南方有新的炼钢法,更有新的灌钢技术产生,即将生铁与熟铁按比例配合,再经熟熔炼和渗碳而成钢,是相当进步的炼钢术。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便记载了“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

中国古代的炼钢冶铁工业,大致上可以说是在战国时代兴起,在两汉时期发展,而到了南北朝时期臻于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铜矿多在河南、山东两省;如河南陕县铜青谷,每斗铜矿可得铜五两四铢;苇池谷的每斗得铜五两;鸾帐山的每斗得铜四两;河南沁阳的王屋山铜矿每斗可得铜八两;又如山东沂水县及桓台县亦产铜甚多。产铜矿处,便有开铸钱币①。

至于该时间南方的产铜地区,乃在四川、湖北及江苏三省。如南齐时刘悛“献四川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②。

又如《水经注》记载四川灵道县有铜山。《太平寰宇记》载,今湖北鄂城县一带亦有铜矿,自晋、宋、梁、陈以来,常在该处设炉烹炼。从上述情况看,当时的冶铜业已相当兴盛。虽然产铜不少,但当时却甚缺铜,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a.南北朝时众多的佛教寺庙需要大量的铜铸造铜佛铜钟,耗铜极多。

b.采铜技术受到限制,一般只能开采较浅的铜矿矿床,较易采尽旧有铜矿,而新铜矿又不易即时大量找到。

c.政府较重视于军事用的冶铁工业,而对冶铜业较为忽视。

按照历史记载,白铜与黄铜均为中国所发明。如魏人钟会《刍荛论》中即载有“鍮石”。鍮石即黄铜。白铜是铜与镍或铜与砷的合金。东晋常琚《华阳国志》载,云南省“堂螂县,因山而得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即证明中国在第4世纪已有白铜。且在秦汉时期,新疆西面的大夏已用白铜铸币,至今尚有当年遗存的“大夏真兴”铜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