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从事第三势力活动的前前后后(13)

由于《大道》无疾而终,甘家馨、涂公遂主张另办一个刊物,我与黄宇人也赞成,甘并提议命名为《独立论坛》,大家没有异议,遂征求新加人“大同盟”的张纯明(清华大学教授、行政院参事)、黄如今(东北大学校长)等人的意见,他们也表支持,向港府登记所需的保证金,由我与李永懋(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董事)等分担。黄宇人对甘家馨、涂公遂说 :“刊物登记时,关于督印人、总编辑和经理的名义,应由我们三个担任,不可让思远列名,以免别人误认为与桂系有关。”《独立论坛》后于一九五一年四月发刊,由甘家馨担任总编辑。

李宗仁在离开广州飞往重庆之前,以青年、民社两党在他竞选“副总统”时期,曾经把他们能够掌握的票来支持他本人,内心极为感激,而今这两党人马都要到香港去,特分别给以资助,使他们能够成行。民社党把这笔钱让大家分了。青年党则以这些钱来办《自由阵线》。及美国无任所大使菲利普·杰塞普到港,曾任南京政府农林部次长的谢澄平获有机会见到他,从而使《自由阵线》这份杂志取得香港美国总领事馆的支持,谢澄平就借此机会把《自由阵线》总编辑的大权从左舜生手中抢过来,并且办得更加出色,他吸收了陈濯生、胡越和许冠三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等在该社担任编辑工作,其中陈濯生在中央大学肄业时曾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

在青年党内,谢澄平同我比较熟识,在一九四八年三四月间,我就是通过他争取青年党的票来支持李宗仁的。到香港以后,经过立委刘子鹏的穿针引线,我同他经常会晤。谢澄平提出要邀请一些比较熟识的朋友举行定期座谈会,交换关于当前局势的意见。他提出的名单有:

1.罗梦册(参政员、中央大学教授);2.张国焘;3.程思远;4.伍藻池(旅美华侨,属民社党);5.董时进;6.黄如今;7.黄宇人。

座谈会举行多次后,大家认为应该邀请更多的人参加,共同建立一个组织。张国焘提议:仿效法国称第几共和的成例,命名为第几民国运动。此一意见,引起争议。最后,大家同意谢澄平所提的“民主中国”。此一座谈会,因我有东京之行就停止参与了。

原来在一九五〇年秋,在香港蓝塘道张发奎家里,经常举行一个定期的座谈会,参加者有我、黄旭初和青年党的李璜。一次李璜谈起,说他们青年党的朋友赵毓松(曾任吴佩孚的秘书长、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时任教育部长),已与东京麦克阿瑟有了联系,麦帅同意香港的民主人士在神户建立基地,在那里训练干部,出版刊物,设立电台,请先派人去视察一番。张发奎主张黄旭初亲自去看看。黄当即答应,临行黄忽发喉炎。黄送给我两千美元,要我替他去走一趟。我一到东京,只受到伪满洲国时代担任伪工商部长韩云阶的接待,他是岸信介的爪牙,与东京盟总没有任何联系。这完全是赵毓松要到东京去活动,特撒了这样的弥天大谎,我们上当了。

一九五一年春节,我从东京回到香港,到蓝塘道去看望张发奎。张说,日本的事不要提了。现在有新情况:原来在广州解放前夕,前岭南大学校长香雅阁经港返美,特来拜访张发奎,鼓励张建立第三势力政治组织,他将为其争取支持作出努力。现在香雅阁介绍一位名哈德迈的美国人带亲笔函来见张发奎,说前谈的事已有着落,希与哈德迈先生密切联系。张发奎要同顾孟余谈谈此事,当约定正月初七由我带顾孟余到蓝塘道会晤。见面时,张发奎提出:香雅阁以前曾说过,要与许汝为(即许崇智)合作,可否请顾先生同他谈谈,顾孟余说,许崇智不能守秘密,目前不要让他知道。张发奎要顾孟余与哈德迈接触,由李微尘担任翻译,李遂参与机密。在以后建立的“顾张联盟”中起着核心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