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生:温总理,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专程来到北大,而且来到图书馆。我想问一下,您在读书方面有哪些心得感受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
温家宝:你大概没有看过我今年2月份的在线访谈,这个问题我已经讲得很多了。最重要的感受,就是图书馆这么多书,你不可能都读,你也不需要都读,真正你需要读的可能就是几本。有的书读一遍就可以了,有的书只需要翻阅一下,但有的书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就需要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书呢?选择那些经过历史多次淘汰而依然保存下来的书,因为这些书充满人类的智慧和哲人的思想。有的书是要被淘汰的,但有些书是永存的,像司马迁的《史记》。
在那次访谈中讲过两句话,一句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另一句是“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前一句讲的是学习,后一句讲的是实践,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读书方法。
学 生:刚才听温爷爷讲了很多关于国情以及我们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北大学生不只是关心这些事情,我们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很多同学做了大量志愿服务工作,也非常希望能够在暑期或者其他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到我们祖国的西部、到农村去感受我们的国情。所以我们非常想听一听温爷爷对我们志愿者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有什么建议。
温家宝:没有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无论是学习和实践,都做不好。我常默念艾青〔15〕的这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6〕我说,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沉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说心里话,我对祖国母亲,对养育我们的人民充满深深的爱。前年在政法大学,我跟同学们谈话,我说我别的不敢说,如果说爱国这一点,我的每一滴血液、每一根筋骨,都是爱着祖国的。即使粉身碎骨了,变成灰烬,每一粒灰烬依然爱着祖国。你从中学进入大学,或者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或者从大学进入新的人生,都必须有自己的志向。有这个志向以后,就有毅力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要求自己一个是多读书,一个是多实践。我本来在地质系就有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多次到周口店,一次到嵩山,一次到秦岭,但是我不满足,我还利用假期下乡,几乎每个假期都去。如果说接触农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我跟同学们讲这些,就是希望同学们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理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
学 生:我是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学生,我们学院昨天迎来了百年华诞,我接触到很多大师。在和大师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受到激励和鼓舞,为我们国家的科学事业献身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知道,总理曾经在钱学森老先生生前多次去看望他,钱老先生也多次向总理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我想请问总理,您认为高校应该在教育改革中起什么作用,用什么样的实践来真正地推进我们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发展。
温家宝:钱学森生前,我几乎每年都要去看望他。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他经常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对我讲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老出不了杰出人才?这句话,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我知道他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像他、华罗庚、李四光这样的人才。他讲的两点意见,我觉得对同学们可能会有用。第一,要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的和做过的事情,这就是创新。如果总是循着别人的路走,没有创新的话,不会成为杰出人才。第二,提倡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他就举自己的例子:他说,你还不知道我的油画画得很好,年轻时的画流传在境外还没有找回来。他在国家授予他国家功勋科学家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蒋英,她的音乐给我很多启迪,给我很多思考的空间。”所谓文科、理科、工科的关系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大家知道,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李四光先生作的。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不仅有很深的学术功底,也有很深的艺术修养,甚至有很深的文史功底。你方才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应该怎么办?这是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总的来说,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这是最重要的。懂教育的人或者说教育家,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大学还是应该逐步地破除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来组织教学和治理学校。大学还是应该以教学为主,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在教育改革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大学改革还可以讲很多,我以为这几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还必须强调,学生自身要努力学习。有一个好的体制,有一个好的校长,有众多好的教师,都解决不了学生自觉学习的问题。
我们必须教育和启发学生,要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去努力学习,而且立下终身学习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