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共渡难关(1)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1]

(2003年5月4日)

温家宝: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想到同学们都在学校,不知道你们过得怎样?非常惦记你们,大家还好吧?有什么活动没有?

(大家说在校园里有放风筝、踢足球、打羽毛球、练健美操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温家宝:校园生活可以活跃一些。这是一段非常的日子,可能会在同学们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大家不会忘记这段时间;我相信,国家经过这场磨难会更加强大,青年经过这场锻炼会更加成熟。“五四”精神归根到底是民主与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依靠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依靠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小康;现在同样要依靠爱国主义精神来战胜这场“非典”的袭击。我们青年人应该在这场灾难中经受住考验。

不久前我到曼谷参加有关应对“非典”的“10+1”首脑会议〔1〕。

这次特别会议原来没有请中国,但是后来他们感觉到没有中国参加,会议是不能成功的。所以,从他们发出邀请到我决定去只有几天的时间。我是“坚定”地去的。我觉得中国应当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世界。路上我就在想应对目前困难的办法,我概括了八个字,就是“坦诚、负责、信任、合作”。我和我们的代表团可以说不辱使命,我们就用这八个字取得了东盟十国领导人的理解,在双边会谈和“10+1”的会谈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责难中国,都是理解、同情、支持和合作的态度。

2003年5月4日,温家宝同志到清华大学看望广大青年学生。这是温家宝同志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同学们一起座谈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的大国,上下五千年历尽磨难,没有被压倒,没有被摧垮,也没有散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2〕,就剩中国没有散掉。我们的文化和历史都延续了下来。我们的国家受的磨难最多,遭受的灾难最多。《左传》〔3〕中有“多难兴邦”之说,我又想到孟夫子〔4〕有一句话:“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由此,我又想到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每克服一次困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前进一步。特别是我们这个国家,越是困难的时候凝聚力越强,越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克服一次困难,人民的聪明才智就得到一次极大的发挥,就会出现许多杰出的人物。

今天在座的同学中工科生较多。我想讲一点自然科学知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