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彼岸(4)

《春江花月夜》写道,“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聆听古人的心音,徜徉于心灵的海滩。于是,在人海喧闹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春江、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玉户、月华、鸿雁、鱼龙……心灵就在此岸,它包涵了丰盈的生命和空灵的境界!平时所学都是向外追求,越求越远。佛法是要我们向内追求,能向内追求,“道”就会和我们很亲切、很靠近。

有一位初学者问沩山禅师:“什么是道?”

禅师回答:“无心是道。”

初学者说:“我不会。”

禅师说:“你去找会的人。”

学者又问:“谁是会的人?”

沩山禅师不客气的回答:“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今日世界人心纷乱,物欲横流,多少人在烦恼中打转,究其原因,大都只重物质价值,不重精神价值。我们必须先从心里建设起来,用“无心”来进入佛法,才能真正的无所不办,无所不胜。求道者也要能从佛像僧容里,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花草砂石内,认识自己的清净本性;从座椅拜垫上,体会自己无限的生命;从夜晚明月中,握住自己的永恒未来。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其实,智慧就藏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和我们的人生其实都有智慧的足迹。悟的主体是自己的心,也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悟的结果便是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看清生命的究竟,也看清真正的自己。心不动念,就不会痛苦。那个让你痛苦的心,就是你的贪心、瞑恨心、怨怒心、对事情糊里糊涂的迷糊心、散漫心。

落花犹在,旧梦依稀,白云苍狗,变化无常,因缘聚散又岂是个人意愿?生命就是一块空白的宣纸,心灵的解脱本没有彼岸。那份被沉默掩盖的悲伤,那份浓浓的情感,仿佛不断稀释的茶,也许只是过眼云烟。耳听天籁,怡情山水,心有幽情,凝思成文。今夜,品味淡然,独守一室,道由心生。任那轮明月,如水般地照进窗前,安静地坐浴月华,听任那时光深处的月轮,圆了缺,缺了又圆。而此时,可有谁知,岸就在心灵深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