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彼岸(1)

心灵的彼岸

偶然的一次机缘,我结识了一位企业家,他出身农村,艰苦创业,是十几家公司的老总,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

几年以前的某个晚上,他打来电话,说要和我聊聊。

他生病已有一段时间了,脸色苍白,斜躺在床上。看见我来,侧着身子,招呼我坐下。他说自己很长以来,操心过度,常常焦虑揪心,心肌疼痛。

“你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不用了,检查过了……”

“病情严重吗?”

“……”

他问:“心灵真的有彼岸吗?如果有它在哪儿?”

“……”我没有立即回答。

那天,他和我聊了很多,关于人生、事业、过去……他叹口气说:“想做的事恐怕是来不及了……”

事后,他才告诉我得的是绝症。他生前有一个愿望,想做慈善,捐款建校。可是过了不久,他就病逝了。

之后,我陷入了沉思。至少对于一部分企业家而言,很少思考心灵彼岸的问题。对于他们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地位?是权利?是名誉?还是金钱?

近段时间,温州商人的跳楼与“跑路”将金融危机大势下企业家与企业的生存状况推向了媒体的聚光灯前。他们衣着光鲜表面生存状态的背后,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焦虑。温州商人的“跑路”只是现今企业家阶层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当我们把视野拉远一点,把目光抬高一点,就会发现,他们找不到心灵的家园。有种种迹象表明,当下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抑郁症、冷漠和失业率上升等现象,折射出了各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焦虑。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他一直试图用古训和自己的亲身体悟来指导我们如何直面人生之痛苦与烦恼,如何让自己平凡的人生不平凡。当整个世界依然沉浸在心灵荒芜的时刻不能挣脱,已经78岁的老人稻盛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承诺。稻盛大力提倡发扬人的“心”力,对自己的哲学有一个总结性的说明: 我到现在所搞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换句话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他说: “在心的正中间有灵魂,灵魂反复进行轮回转生,载负经历的过去。佛教把灵魂在过去经验过的履历叫做‘业’或者‘因果报应’。我相信在心的正中间有载负这种‘业’的灵魂”。这句话说到根底上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