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黄昏》第二章 海水与沙滩(2)

服务员稍稍迟疑了一瞬,即刻就笑着说:“行,请稍等等,我们马上做。”

列车在华北平原上不急不缓地东行。铁道两房的白桦树,齐刷刷的,远远看去,像一堵墙。平展的田畴里,小麦刚刚收过,棉花却绿绿绒绒。打场的地方,与以往不同的是都插上了红旗。红旗旁,都立着一块毛主席像牌。人们要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看看农民们的丰收。

胡友松把身子倚在窗边,一头秀发,随风轻轻地飘动。她着一身淡紫色的西服裙,与李宗仁相对而坐,情绪很好。这种专供首长享用的特别专列,不说受用,她甚至从来也没见过。

一条田间小道,跨过铁路,自南向北延伸,曲曲弯弯,消失在绿丛里。一个约莫6岁的小女孩,用扁担担着两个竹篮。一只篮子里放着个大瓷壶,另一只篮子里是一只烧得黑咕隆咚的饭锅。看样子,她是去给大人送饭。日上三竿,已经是12点钟光景了。她艰难地在小道上走着。路并不崎岖,但对于她来说,那肩上的担子似乎太重。忽地,那小孩不知绊上了什么,一跤摔倒在田埂边,瓷壶里的水,洒了一地。

“呀!”胡友松下意识一惊。车,轰隆着前进,这场景,一晃便过去了。她没有听到那女孩哭,也没有看到那女孩怎样爬起来。这突如其来的令人不快的镜头,使胡友松大为扫兴,那只拈着瓜子仁的手,不自觉一松,瓜子仁落到茶几上。她没跟李宗仁说什么,便若有所思地闭上了眼睛。

大概是自身的经历使她每每动恻隐之心,她特别怜爱那些可怜而又可爱的小孩子。

胡友松1939年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她和一个弟弟。日子虽不富足,但和谐且能温饱。胡友松自幼长得天真可爱,父母都很喜欢她。然而,人世间时有飞来横祸,胡友松4岁时,日本鬼子一次野蛮的空袭,使她那个幸福的家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父母和弟弟都倒在血泪之中,含冤九泉。胡友松当时根本不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事,一声巨响,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她震昏过去。当她许久后醒来时,才发现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自己也周身是血。惊恐和痛苦,使她哭哑了嗓子。她呜咽着爬出废墟,在弥漫着尘土硝烟的瓦砾中,艰难地寻找着救命恩人。

她到了红十字会的孤儿院。她不知道怎么到了这个地方,又是谁带她来的。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太陌生,都觉得太可怕。这哪是她原来的家?于是就那么怯生生地领着孤儿院的那份赖以生存的“救济食”,茫然无知地生活下来。4岁,人还没有丰富的思维,也还没有足够的记忆,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