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担当》第四章 文化力是倍增器(1)

辛子:日本电影《追捕》你们看过吧?还有《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你看中日之间现在没有电影交流,这不正常,全都弄成美国大片。完全走市场、票房导向根本不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要有战略性考虑。

中霖:对!

辛子:过去都是国家领导人访问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国家领导人来华访问时,这段时间就会放这个国家的电影,比如我们当时看过法国、德国、波兰、朝鲜、越南、罗马尼亚、印度的电影。现在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只让我们看美国大片,这完全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日本有很多拍得非常好的片子,比如说《入殓师》、《狐狸的故事》、《鲁鲁的故事》、《望乡》,看了以后心灵极其震撼。所以要从文化、文艺、文学的深度去作民族之间的沟通。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要从国家战略上考虑。

所有的问题,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就像中国古代开药房,有不同的抽屉,百草药剂分列杂陈。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组合,不能就文化而谈文化,就经济而谈经济。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去非洲修建坦赞铁路。为什么要修这条铁路?首先坦桑尼亚是一个“一国两制”的国家,它是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个国家合在一起的。它为了解决摆脱殖民统治后遗留的问题,由两个国家合在了一起。国家独立之后,亟待外部经济援助。如果没有经济援助,帝国主义势力可能会卷土重来,维持原来的殖民统治。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倡导者、领头人一定要支持它,我们自己勒紧裤带也要帮。

为什么修铁路?非洲内陆开采铜矿,铜运不出去。坦桑尼亚、赞比亚两个国家盛产铜。但是赞比亚没有出海口,坦桑尼亚有出海口,桑给巴尔就是港口。所以它要修一条大铁路,越过非洲大陆腹地,穿越热带雨林地带,通到海港,解决铜的运输问题。铜运得出去它才能有钱,粮食、石油才能进口,其他的战略物资、轻工产品、技术等才能进来。

这就是当时中国领导人的国际战略考虑。这条铁路修成了,表面上是两个国家受益,其实周围十几个非洲国家都受益。客观上也支持了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人民反抗白人种族歧视和摆脱殖民统治的正义事业。因为它穿越坦、桑两国又影响着周边好多国家,这些国家受益之后在联合国支持中国的票数就要多近20票。1971年我们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能说明问题,“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得有些人在国际舞台上给你捧场。现在给我们捧场的反而少了,比如我们前几年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几乎各参会国全指责我们,说我们只顾发展经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现在西方孤立我们,美国在西方共有20多个铁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肯定绑在一起。另外其他国家,印度总有几个不结盟国家为它撑腰,巴西也有几个中南美洲国家是好弟兄。中国外交状况如何?有一段时间好像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只重经济合作,只重金钱和资本。可是你赚了钱,人家还骂你。你给人家投资以后,一味赚钱,不顾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一旦该国贫富差距加大,发生战乱或西方挑动“颜色革命”,投资往往是“血本无归”,弄不好人家还卷了你的钱,最后还不认你的账。因此,一件事情不能孤立地看,要看出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国家战略当中的作用。

读书导航